苗族的说唱艺术嘎百福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0/

苗族曲艺嘎百福为苗语为HxakGhabBilFul的音译,是流传在苗语中部方言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是苗族口碑古籍之一,其内容极其丰富,举凡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爱情,控诉封建包办婚姻罪恶,塑造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英勇斗争形象,表扬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抨击人际关系中的歪风邪气,反映家庭中夫妻、婆媳和前娘后母之间的关系,揭露地主贪财好利的丑恶嘴脸,描绘酒席场合的欢乐场面,叙述说媒婚嫁的独特风情,揭示人生哲理,抒发天伦之情,反抗民族压迫,以及移风易俗等等,均有反映。

可以说,人际关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正确与错误,高尚与卑下,《嘎百福歌》都演唱到。其中充满了扬善惩恶,做好得好,做坏得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深刻意义,闪亮着苗族人民的伦理道德思想光辉,体现出苗族人民热爱什么,痛恨什么的好恶心情,既是苗族社会精神文明的画卷,又是苗族人民自我教育的教科书。

在过去,《嘎百福歌》对维护苗族的生存,推动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曾起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天,苗族人民照样热爱它,演唱它,并且继续创作和发展它。

图源:嗓嘎

一、名称来源

关于它的名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地而得,即《嘎百福歌》最初产生于台江县翁福寨,因该寨地处高坡,而高坡苗语称“ghabbil”,音译“嘎百”。“福”乃翁福寨苗语简称“fu1”的音译,“歌”乃苗语“hxak”的意译,因而《嘎百福歌》乃“高坡翁福寨的歌”之意。但这是外地称呼,翁福及其附近村寨,都不叫《嘎百福歌》,而称为《酒歌》。因为这些村寨酒席场合所唱的酒歌不是韵文,而是这类散韵夹杂,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说喝,主人常借演唱从前某地何人如何寒酸,来比喻自己没有酒菜招待客人,而客人则借演唱从前某人如何走运,遇到什么好事,来歌颂主人对自己盛情招待,故名《酒歌》。

《嘎百福歌》名称的另一来源是因演唱场地而得。据另外一些歌手说,古时苗族调解纠纷,多半在长有桦槁树遮阴,又能容纳众多听众的野外坡地举行,负责调解的理老,往往要在这种场合演唱--些与纠纷有关或相似的说唱,启发纠纷双方思想,以求问题顺利解决,因而后人就称这种说唱为《嘎百福歌》。“嘎百”和“歌”,同前解释,“福”苗语桦树“detful”(栋福)的简称和音译。因此,这里的“嘎百福歌”,即“桦槁树坡的歌”之意。

此外,由于这类说唱有人物姓名,有故事发生地点和原因,有些还是真人真事,因而在台江县南官、汪江、交密、纠向等地区被称为《祖宗歌》(苗语《Hxakbadghet》,音译《夏爸者》)和《典故歌》(苗语《Hxakdiangbgux》,音译《夏典故》)。又因有大量作品反映人际纠纷,并请理者讲理裁决,因而有些地区又称为《告状歌》(苗语《Hxakathset》,音译《夏啊受》)和《讲理歌》(苗语《Hxakhmatlil》,音译《夏曼理》)。

还有人说这些说唱最初产生于台江县的纠洼寨,因而又名《嘎吾洼歌》,苗语《Hxakghabwulwas》,“嘎吾”(ghab-wul)即”山湾”,“洼”(was)即“洼地”,《嘎吾洼歌》即“山湾纠洼寨的歌”。但这也是外地称呼,纠洼寨象翁福等村寨一样称为《酒歌》。根据以上各种情况,尊重民间比较普遍的意见,我们认为把这类说唱通称为《嘎百福歌》较为适宜。

剑河县杨里耶不在席间演唱“嘎百福”

二、历史渊源

《嘎百福歌》产生于何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为何?这是应该弄清楚的。但由于过去苗族没有文字,无由记载,而历代汉族学者又囿于民族隔阂,不知道苗族有此类说唱,加以搜集记录,因而现在很难准确回答,我们只能从这类作品所反映的各种情况,加以分析,作个大致的说明。

首先,从经济生活上看,《嘎百福歌》所呈现出来的情况是:苗族人民基本上人人都有了田地,男女共同劳动,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男人们有些还兼营木条生意,或作其它买卖。妇女们兼作种棉养蚕副业,织布巢丝,绣花绣朵,极为盛行。家畜家禽,普遍饲养,除食用外,还可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甚至出卖,物资相当丰富。社会生活方面,谈情说爱,婚姻嫁娶,走亲访友,参加各种节日娱乐活动,斗牛斗鸟,以及打猎等等,是人们的日常重要活动,而且视为人生乐事。作品中已有贫富现象。婚姻上追求纯真爱情与嫌贫爱富两种思想斗争同时并存。已有”财主”(苗语“naixdlas”,音译“乃那”)、“发财人家”(苗语“zaiddlas”,音译“者那”)和“活路岚”(苗语“daibgheb”,音译“代工”,相当于“长工”)等名词出现,但无”地主”之称(直到解放初期,黔东南苗语尚无“地主”之词)。有些作品虽有其个财主“有田一万八干丘”的描写,但这是夸张之词,不是事实。作品中没有反映租佃关系,没有“佃农”名词,更没有地主利用土地残酷剥削农民现象。因此,《嘎百福歌》大概产生于苗族的小农经济社会。

其次,《嘎百福歌》大部分作品所反映的都是人际纠纷,解决这些纠纷,分别由氏族组织(苗语“jangdniel”,音译“江略”),地区民约(苗语”ghedhlangb”,音译“告榔”,意译“议榔”)和理老(苗语“lillul”,音义同“理老”)这三个层次处理,不由“官府”解决(有的作品也有反映诉诸“官府解决的,但这是以后的事)。这又告诉我们:《嘎百福歌》产生于苗族处于封闭自主的年代。根据苗族社会历史发展来看,这个年代应该是:上溯自苗族开始步入小农经济以后,下迄公元年至年,清王朝(雍正六年到十年)借“改土归流”为名,对黔东南雷公山周围苗民进行武力征服,实行封建政权统治以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嘎百福歌》产生地和雷公山周围地区的苗族,处于封闭和自主状态,即汉族史籍所谓的“化外”或“生界”地区。封闭在今天来说,是进步与发展的障碍,但对历史上处于备受压迫,四处逃亡的苗族来说,却是件大好事,它使迁徙到黔东南来的苗族先民有个避风港,得以休养生息,重新发展。苗族在安定的环境中,逐步地发展了生产,繁衍了人口,发展了礼俗,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必须加强管理。而管理的办法:一靠氏族组织,加强民族内部团结;二靠地区民约,维系社会治安;三靠群众自我教育,发扬社会文明。这第三点要求,就促成了《嘎百福歌》的产生,人们把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编成说唱,用以惩恶扬善,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指导人们的言行,促进社会文明,推动民族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嘎百福歌》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背景。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嘎百福歌》作品都产生于封闭自主年代,以后就不产生了,只是说那是《嘎百福歌》的产生和繁荣时代而已。“改土归流”以后,清王朝打破了苗族社会的封闭自主局面,实行直接的封建政权统治和民族压迫,苗族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抗民族压迫斗争,民族内部的人际纠纷降为次要地位,因而苗族民间文学的创作主动地由娱乐性转变为斗争性,许多起义斗争传说,《张秀眉》起义斗争长诗,其他起义斗争歌谣,以及反映苗族人民在民族压迫下的痛苦声音,如苦歌、苦情歌和逃荒歌等等,大量产生,而《嘎百福歌》反映民族灾难的作品却很少,就足以察明问题。

总之,我们认为《嘎百福歌》的产生和繁荣时期是“改土归流”以前,苗族处于封闭自主和过着小农经济生活的那些年代,这与苗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基本上是相符合的。

图源:嗓嘎

三、艺术形式

《嘎百福歌》作品命题,既简单而又别致,即所有作品都不是以主题的概括名词或其他什么为题目,而一律以故事中主要人物或全部主要人物的名字为题目。有的以人名带地名为题目。如《榜南喜》,“榜”为人名,“南喜”为主人翁出生地名。若以两个人名带地名为题目,则处理成两个声调相押,音节一致的五言诗句,如《谷记久讴芙和牟记德方昔》。作品中的人物,有的历史上确有其人,如《者玛和斗牛》中者玛,是过去台江县登鲁寨人,很有钱,是个理老,年高德厚,很有威望,许多作品都提到他,现在提到他的名字,登鲁寨的人仍引以为荣。

《者略扬蒋》中的者略扬蒋,是过去台江县方秀寨人,是个反抗官府的硬汉,多次被捉坐牢,官家罚他修的台江县城关翁茂沟拱桥,如今还在。《者由桑金》中的新由桑金,又名者由,是过去雷山县西江寨人,他是个理老,但道德败坏,贪财好利,调戏妇女,无恶不作,人们就其劣迹,编成说唱,加以讽刺抨击,流传至今。作品中众多其人其事可能都存在,只因年代久远,无法考察,或因其他原因,人们只谈其事,姑隐其名,这恐怕是为数最多的。

《嘎百福歌》这种命题方式,看来简单,实具匠心,作用极大,首先它能点燃人们的好奇心理,预先叫人们产生悬念,继而急于欲知其事,主动要求说唱,具有招徕听众的客观效果。

《嘎百福歌》的体裁是散韵相间。每一作品开头都是散文,中间散韵夹杂,最后又以散文结束。开头的散文,作用是点出人物姓名,出生地点,提出故事发生原因与性质。中间所夹杂的散文,作用在交待情节发展情况。最后结束的散文,作用是宣告故事如何结束,正反人物各得什么后果,或者演唱者跳出圈外,作三言两语的评论。各段散文中,有些因刻划人物心理和描述人物动作而较长,有些则三言两句。韵文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作用在于抒发人物感情。句型一般是五言体,少数为长短句。

演唱时,没有乐器伴奏,全用接近说话,节奏缓慢,旋律舒展,音域落差不大,容易演唱的曲调。由于韵文为作品的主要部分和配有曲调,故称为“歌”。就此而言,《嘎百福歌》是音乐、诗歌和散文的综合艺术。每段韵文开头,一般都带虚词和人物姓名,如“哎哎哎某华!畸冈哎某某!”一方面表示客气,一方面表示演唱是针对一定的对象。属于讲理性的作品,韵文部分有的要重唱,即甲方唱完后,乙方要重唱甲方所唱的全部或部分唱词,然后才唱出自己的答辩唱词,意在严肃认真,不随便歪曲对方原意。这种重复演唱,有针锋相对,制造矛盾冲突气氛的客观效果,为一般歌手所爱用,听众也喜欢听。

《嘎百福歌》是一种叙述艺术,演唱者只需一人,具有“一人多角”、“跳出跳进、“忽这忽那”的特点,即演唱者时而扮演这个人物,时而扮演那个人物,时而跳出圈外,对作品中人物的言行进行剖析,对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演唱者主要演述故事进程,不作过多的形体活动和复杂的面部表情。不要求“装龙象龙,装虎象虎”的外在表演,以免破坏叙述的进行。因为演唱者主要在传述某个故事,而不是表演某个戏剧,群众主要是听。

某个故事,而不是“看”某种表演。演唱者都是些中老年人,尤以老公公、老奶奶们最力吾狂次方一些人生活丰富、经历广阔,对人生世态体会深刻,演唱时往往触景生情,糅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能使演唱生色增辉。有些演唱者有时使用某些酒歌调和情歌调演唱,其效果更是锦上添花。青年人一般不演唱,原因是这类说唱有些带有说教内容,只适宜于老年人唱,青年人应该虚心,不能以诲人的身份自居。其次,这类说唱的曲调比较低沉迟缓,音乐性不够强烈,不符合青年人的喜好,因而他们只喜欢听,而不喜欢唱。但在称为《酒歌》的地区,在喝酒当中,为了应酬,青年男子也有唱的。至于青年女子,则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能听而不能唱,这不是禁忌,只是谦逊和不好意思而已。演唱机会与场合很多,凡是排难解纷,酒席场合,群众聚会,朋友对坐,都可以择其需要而演唱。因此,《嘎百福歌》是一种非常群众化的艺术。

《嘎百福歌》的语言艺术也是极其独特和精彩的。首先是说理性强,在讲理的作品中,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有理者义正词严,步步进逼,长正义之气,灭邪恶之威的语言,有如排炮,把一切无理者,置于瞠目结舌,无以招架,处境狼狈,最后遭致失败的下场。其次是讽刺性强,在褐露贪财好利的理老,批判一切坏人坏事的作品中,讽刺性的语言,有多如飞沙落叶,扑打着一切反面人物,使他们得丑态百出,惊惶失措,有的无地自容,有的抱头鼠窜,有的碰灶而死,听者无不捧腹大笑,拍手称快。再次是幽默隐喻,诙谐风趣,在作为《酒歌》演唱的作品中,其语言大都富有这种特色,从中反映出苗族人民纯朴善良,聪明智慧,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等优良品德,也体现出苗族人民在封闭自主的社会中,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人为善,无忧无虑的生活。

《嘎百福歌》是有生命力的,《嘎百福歌》正在发展之中,雷山县已故著名苗族歌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唐德海同志,解放后曾编了一些新的《嘎百福歌》,为歌颂新社会和移风易俗服务。榕江县著名苗族歌手江开银同志,曾把一些《嘎百福歌》搬上舞台演唱,深得群众欢迎。

图源:嗓嘎

四、分布区域

主要流传于黔东南的台江、雷山、剑河、施秉、镇远、黄平、凯里、麻江、丹寨、榕江等十多个县(市),二万多平方公里的苗族地区,其中,流行最为普遍的是台江、剑河、雷山、施秉、凯里一带的苗族村寨。

五、传承谱系

嘎百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发展缓慢,至今仍处于民间原生态的业余阶段,传承仍仰赖于口耳相传。较系统掌握演唱的人多数是寨老、理老。巫师等。其传承方式主要是祖先传授、家族传授、师徒和自学等。

由于嘎百福主要是酒席场合演唱得以流传,因而演唱的场合多依附于苗族习俗而存在,而发展,学歌的人也只能在这些酒席间听和学。

图源:嗓嘎

六、重要价值

1、教育价值:嘎百福的内容与广大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具有十分稳定的社会基础,是苗族人民进行各方面教育最方便、最重要、最普及的教科书之一。如《可鸟香久》、《玖伊福、仰南和榜榜》、《两兄弟和两姐妹》等歌教育后人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恳劳动,团结和睦的良好品德。

2、娱乐价值:大多在姻缘活动、亲友聚会、节日等酒席场合演唱。目的是为了活跃气氛,以歌助酒兴,以歌娱人。演唱者坐于桌上端,周围则是“八层人坐,十层人站”,有的学歌、有的听歌、有的凑热闹。精极之外,称赞之声不绝,悲痛之处,哀泣之声于耳。无论是歌手或旁观者,都随歌的高潮而欢呼雀跃,喜笑颜开。通过这些活动,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充满着欢乐与风趣,从而起到娱乐的作用。

3、审美价值。苗族先民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审美观点,创造了嘎百福。同时,又可从嘎百福曲艺中看到苗族的审美观点。

4、艺术价值:嘎百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片沃土,其优美的故事情节、富有韵律的歌词、具有浓郁苗族民间音乐特色的演唱曲调和特殊的音阶组合,是苗族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被文艺工作者不断从中吸取和提炼艺术精华,广泛借鉴于文学、音乐和戏曲等领域创作。

参考文献:

唐春芳搜集整理.嘎百福歌.贵州民族出版社.年出版.秀美黔东南.苗族的说唱艺术《嘎百福》.年3月.孙亚光.苗族曲艺“嘎百福”.中国旅游新闻网—旅新社.年7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5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