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志廿载终建昆虫库科研展教多有功
“峥嵘志”栏目设立于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之际。纪念北京自然博物馆值得尊敬和怀念的老一辈学者、专家,介绍各专业领域才气不凡的前辈,记录平凡但品格高贵的博物馆人。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征途中,他们是熠熠闪光的铺路砾石,是后辈们必得仰视的高峻山峰,是北京自然博物馆倍加珍视的宝贵财富。
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库,镜头中贴有白色标签的即为刘思孔采集鉴定的昆虫标本摄影:郑钰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中,数量最多的当属昆虫标本,近10万件占了近30%,有蜡蝉科、雷鸟虱属、圆鸟虱属等多组珍贵模式标本,还有较为完整的沼蝇科及鞘翅目伪瓢虫科标本收藏,以及丰富的北京地区昆虫种类。然而,在博物馆建馆初期,只有很少的、靠外单位支援而来的陈列用昆虫标本,库房收藏屈指可数。说起北京自然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库的建立与完善,不能不提到昆虫分类学家、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刘思孔研究员,是他的不懈努力为昆虫标本库奠定了基础样貌,并逐渐充实壮大。
刘思孔年3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历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当地小学毕业后,年进入历城中学初中部学习,年从济南二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山东大学生物系。年9月他从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遂进入北京自然博物馆工作,负责无脊椎动物的陈列设计、标本收集及科研工作。年从北京自然博物馆退休。
昆虫标本库从无到有
刘思孔先生进入博物馆工作的时候,距离年正式开馆刚刚过去2年时间,当时的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叫做“中央自然博物馆”。然而,尽管名称是中央自然博物馆,实际上无论标本收藏还是各方面实力都很空虚。靠着中科院以及农科院等各单位支援的标本,古生物、植物基本陈列所需要的标本才得以保障,满足了博物馆开放的基本条件。“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刘思孔自从进入博物馆那一天,就投入到采集标本充实馆藏的“硬仗”中。
年-年的几年间,刘思孔先生先后前往河北、青岛、广西、海南岛、西沙群岛、湖南等地区进行野外采集,并开始了北京地区无脊椎动物的野外采集工作。随着刘思孔等人的每一次归来,博物馆无脊椎动物标本数量在慢慢增加:广西大青山、大鸣山、花坪的件,海南岛、广州等地的件,河北雾灵山的件,西沙群岛、海南岛等地重量约1吨的标本收获……有了标本数量的加持,昆虫展和无脊椎动物展进入了筹备阶段。-年,刘思孔完成了动物一馆无脊椎展陈昆虫部分的内容设计和标本鉴定工作,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动物一馆得以建成开放。
之后,刘思孔先生的采集工作主要集中在昆虫上。他的脚步遍布国内多地,为博物馆带回一批批的昆虫标本:北京密云件,包括了北京蝶类多种,这是前所未有的收集“佳绩”,浙江天目山、四平山件,湖北神农架00件,山西五台山等地步甲标本件,广东鼎湖山件,广西大青山、弄岗等地00件,西双版纳大理等地00件……始建于年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到年的时候,标本数量已经达到了多件,蝶类标本达到11科余种。有了这样的收藏基础,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始为南开大学生物系、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学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科院植保所等国内专家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标本借出服务,借出标本近件,为30多个新种的发表提供了支撑;有了这样的收藏基础,北京自然博物馆与瑞典、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开展了标本互换,交换蝶类标本余种,步甲标本余种;有了这样的收藏基础,北京自然博物馆为广西园林局、四川农科所、内蒙农科所等单位鉴定蝶类标本余种,为江西大学生物系和中科院各地动物所鉴定食毛目标本30余种,扩大了博物馆在业界的影响力;有了这样的收藏基础,更是为北京自然博物馆自己的陈列和科研奠定了殷实的物质基础。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中国昆虫学会联合举办“中国蝴蝶展”,刘思孔负责了展览的内容设计和部分标本鉴定工作。这个展览是国内第一个蝴蝶主题的展览,开展以后每年接待超过名观众,并掀起了之后的“蝴蝶热”;年,“中国昆虫展”开展,刘思孔又负责了展览的内容设计。这段时间大部分工作都是刘思孔先生一人“单打独斗”完成的,直到年,他才有了一位助手。
刘思孔(左)与中国蝶类专家李传隆先生争分夺秒筹建并壮大昆虫标本室的过程,是默默付出不计得失的几十年。回忆起那段日子,刘思孔先生感叹望着爱人戚静芬老师说:“就是苦了她了。”戚静芬曾在北京动物园任职,年也调入北京自然博物馆,从事哺乳动物研究与标本管理工作,还承担了博物馆很多重要动物主题的展览。刘思孔先生忙于野外采集,一走就是半年时间,戚静芬默默承担了家中的一切事务。因为戚静芬老师自己也有不少繁重的研究和展览任务,后来两人商量再三终于下了狠心地将一对孩子送回刘思孔先生山东老家托亲戚照顾,差点儿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亲情隔阂与遗憾。面对建成不久家底空虚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早一代的博物馆人克己忍耐、艰难迎战,才终于成就了博物馆的今天。今天的我们怎能忘怀?
食毛目自主研究填补空白
看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昆虫标本收藏和展览陈列有了一定基础,刘思孔先生终于开始将精力更多转移到自己的科学研究上。早在年代初,他就开展着手开展食毛目昆虫研究的材料准备工作。食毛目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性昆虫,也是影响家禽、家畜养殖的主要昆虫。当时,国际上的研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日本人在二十世纪初曾组织过台湾省食毛目昆虫调查,发表报告十余篇,但我国自主研究一直都是空白。他一切从零开始:打印制作1万多张的种卡、文献卡、宿主卡,搜集资料和标本,通过几年的工作基本上掌握了全世界已记载的14个科余属种和亚种。年购置了显微镜之后,刘思孔开始进行标本鉴定工作:从60余种鸟类上采集多种鸟虱,鉴定了寄生于鸡形目鸟类上的长角鸟虱科7个属38种,寄生于家鸡上的鸟虱2个科7个属9种。制作食毛目昆虫玻片共多张。在《动物世界》《昆虫分类学报》等刊物发表《圆鸟虱属一新种(食毛目:长角鸟虱科)》《姬鸟虱属二新种记述(食毛目:长角鸟虱科)》《雷鸟虱属四新种(食毛目:长角鸟虱科)》《绿尾虹雉圆鸟虱雌虫的发现和描述》等数篇论文,对新种进行了记录和描述。他编写了《中国已知食毛目昆虫名录》共种。撰写《发生在中国鸡形目鸟类上的食毛目昆虫名录》共种,其中10个新种。
除了食毛目的研究之外,在步甲科和蝴蝶研究领域,刘思孔先生也有可观成果。步甲科是鞘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当时全世界已记载了2多种,我国也还是空白。刘思孔与中科院动物所的虞佩玉先生开展合作,至年收集步甲标本00多件,将年以后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新种进行了制作种卡、文献卡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昆虫区系分类的空白,为摸清我国昆虫资源家底打下了基础。
除了食毛目的研究之外,在步甲科和蝴蝶研究领域,刘思孔先生也有可观成果。步甲科是鞘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当时全世界已记载了2多种,我国也还是空白。刘思孔与中科院动物所的虞佩玉先生开展合作,至年收集步甲标本00多件,将年以后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新种进行了制作种卡、文献卡和整理文献资料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昆虫区系分类的空白,为摸清我国昆虫资源家底打下了基础。
至20世纪90年代,刘思孔先生收集的蝶类标本已近万件,有多种。年,他参与了《中国蝶类志》的撰写工作。全书收集中国蝴蝶种和亚种,其中27个新种,47个新亚种,约万字,余幅照片。刘思孔负责粉蝶科、斑蝶科、喙蝶科、珍蝶科、蚬蝶科和灰蝶科,共属,种和亚种,幅照片。该书年获得了“全国科技优秀图书”二等奖。
另外,刘思孔先生参与了《中国大百科生物卷》《中国农业昆虫》等书中食毛目部分的编写,《昆虫外生殖器在分类上的应用》一书的翻译,负责撰写了《喀拉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的昆虫》与《可可西里地区的生物》两部科考专著的食毛目部分。
展陈与科普敢想敢做
刘思孔先生敢于打“硬仗”的勇气与毅力,除了体现在无脊椎动物尤其是昆虫标本采集,填补空白的食毛目等研究项目,还有一直不曾间断过的展览陈列、科普教育和科普写作等工作。
早在年,他就接受了博物馆分派的任务,为科学出版社撰写科普图书《生物史图说》。他负责了全书提纲拟定、插图内容设计,以及文字编写等工作。全书60余万字,插图余幅,是一部大型科普图书,系统介绍了整个生物界的演化历程。这类工具性质的图书国内还是首次出版,年一经发行就受到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