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养殖产业面临大变革马勇加强转型促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一经发布,国家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基本确定。那么因疫情影响而全面关停的野生动物养殖场,该何去何从?法制日报聚焦这一现实问题并采访了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这篇报道也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
“野生动物养殖用于食用的产业完全停掉,需要重新决定投资方向,尤其是投向生态友好型产业。”马勇表示,取缔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肯定会影响就业和局部经济利益,但不会对整体经济产生显著影响,相反,这种产业的变革,将会附近环境向好发展,对优化调整布局做出重大贡献,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
滥食野生动物,应该引以为耻。《决定》出台虽然会给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带来阵痛,但对于保障生物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相比全体国民生命健康安全,其他利益和产业微不足道。马勇同时也强调,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养殖产业转型。虽然转型需要周期长,困难较多,压力也会很大,但总体而言解决的量不大,数量有限,而且涉及养殖户民生问题,要妥善处理应对。
文/Tammy审/绿宣编/Angel
原标题:
野生动物养殖产业面临大变革
“不能卖,也不能吃,又没有收入,每天还要几百元的饲养和消毒费用。”
孙平一脸愁容地坐在家里,本来他靠养殖孔雀和红腹锦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殷实。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孙平就接到了农村农业局和林业局的通知,“疫情期间,不准销售,也不准吃,要定期消毒”。
孙平本想等扛过疫情后,养殖业终归会步入正轨。但随着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越来越高,他这个想法,随着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而破灭。
不能交易,孙平失去了收入。
他每天不仅发愁几百元的饲养等费用,更为自己十几年的特种养殖业感到迷茫。
感到迷茫的不只有孙平,还有福建辉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金旺,以及千万家特种养殖户。受访养殖户们认为,突然禁食,他们来不及、也很难转型转产,投入的经济将受到很大的损失。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勇认为:“从未来发展看,养殖理念要有根本的转变,国家已确定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个人认为是全部陆生野生动物和国家保护名录中的水生野生动物)养殖产业不再是产业发展方向。”
疫情引野生动物交易禁令
一场疫情,会影响到整个特种养殖业,这是孙平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孙平是江苏省南通市一名孔雀和红腹锦鸡养殖户,他从年开始养殖孔雀和红腹锦鸡,至今已13年有余。
“之前,国家鼓励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我也取得了合法的许可证,可以养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证明自己有合法驯养繁殖的手续,孙平向记者提供了由南通市林业局颁发的“江苏省重点保护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特种养殖营业执照”。
“之所以鼓励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有的是为了科学研究、药用、展示,有的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放归大自然。”孙平称,有些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比较成熟的,也以食用为主,比如孔雀,养殖技术和防疫都已很成熟,所养殖的孔雀除了卖给公园、庄园做观赏和制作标本外,大部分都为食用。而红腹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不允许食用的,一般只供观赏和做科研用途。
十几年的养殖生涯,孙平一直顺风顺水。不曾想,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他连续接到3个交易禁令。
“疫情发生后,南通市崇川区农业农村局和区林业局都来跟我说过,疫情期间,不准销售孔雀,要定期消毒。”孙平说,之后,江苏省林业局还来电话核实情况和强调不准对外交易的要求。
疫情防控期间接到交易禁令的,不只孙平一家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场,包括梅花鹿、扬子鳄、狐狸、野猪、鸵鸟等所有陆生野生动物养殖场;也不仅江苏省下达了交易禁令,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和驯养繁殖场的监管和交易禁止,有的地方实行了全面封存。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这块,按国家的要求,我们(把所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都封存了。”湖北省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称:将严格管控人工繁育的物种,配合市场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的市场交易活动,同时,森林公安加大卡扣和非法狩猎行为的打击。
对于封存的养殖场和野生动物下一步如何处理?
湖北省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还在调整,等名录公布后我们再开展下一步工作。现在名录没有出来,我们只能是继续封存。”
而湖北省究竟有多少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该负责人回应:“我们绝对按照国家林草局和全国人大《决定》的要求,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管控,进行全面摸排,现在摸排的结果还没出来。按照国家林草局的要求,湖北作为疫区,摸排相对来说要仔细,摸排也不要影响疫情的防控工作。”
禁止交易到全面禁食
孙平原以为,等扛过疫情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不想,还没等扛过疫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决定》。
“现在是既不能卖,也不能吃。”孙平认为《决定》对养殖户的影响太大了,“养殖的动物跟种植不同,植物种在地里,可以不管没事,但动物每天都要吃,天天都要喂。”
孙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孔雀一般吃正大牌的鸡饲料,每天每只仅饲料成本约0.5元至0.6元左右,还不算人工、消毒、防疫、喂药等费用。目前养的孔雀大多做为种用的,每天要花几百元费用喂养孔雀。现在规定不能出售,政府部门对野生动物养殖行业应该有个说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出台后,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这个产业(人工驯养繁殖蛇)发展几十年,人工驯养繁殖的技术都完全通过、可靠,生产也比较稳定,如果食用进行一刀切对我们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多年以养蛇和开发与蛇相关医药、日化产品的福建辉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金旺称,“我们本来是科技型企业,也是重点的攻坚脱贫项目。公司产品一块是药用、日化,一块是食用。如果一刀切的话,我们上千万元的投入会受影响,也会影响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问题,因有些贫困户都是在我这里上班。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肯定有很大的影响。从报道来看,甲鱼、青蛙、鹌鹑等都不准养了,这牵扯面太大了。如果政策实施下来,对我们食用这块打击就很大。但我们药用这块肯定是会保留,药用也是传统的。”
“我们养殖户有驯养繁殖台账、销售台账、检验检疫记录,政府完全可以制定一套详细严格的管理规定加强监管。比方说,销售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销售的数量、运输都可以管控,一刀切对我们的损失太大了。我们呼吁政府不能一刀切,可以出台一些详细的管理措施,规范我们这些正规的特种动物养殖业,规范市场销售,检验检疫。”邱金旺认为,只要政府制定详细的监管措施,就能摈除打着合法养殖场名义行非法猎捕、非法交易等行为。
“全面禁食意味着投资的经济收益受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勇称,从《决定》要求看,除水生野生动物外,陆生野生动物是全面禁食的,包括人工驯养和饲养。因此,对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户的影响是全面的,不只某一类。
邱金旺亦称:特种养殖的人特别多,而且产业也很成熟,市场交易份额也很大,技术稳定,跟野生、非法的完全是两码事,野生动物经过10多年的人工饲养繁殖,其产业发展确实已非常大。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张立称:“据统计,在我国以供应食品、毛皮、药用原料、科学试验材料等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种类多达几百种。”
食用性驯养繁殖场全面取缔
虽然国家还没全面开始取缔野生动物繁育养殖场,但湖北神龙架林区林业管理局已对两批27家野生动物繁育养殖场进行了取缔,现正准备取缔第三批野生动物繁育养殖场,也将是取缔的最后一批。
记者注意到,神龙架林区林业管理局在1月28日取缔了13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2月底,又再次取缔14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现仅剩19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
“我们将于近期继续取缔剩下19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中的12家,只保留其中7家具有科研、药用、展示用途的,今后不再存在其他用途的野生动物养殖场了。”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科长屈定镰告诉记者:“神龙架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禁猎的地方。前面取缔的两批27家,都是因证件没有年审过期了,给取缔的。现在将要取缔的第三批12家养殖场,属于食用性的养殖场我们全部取缔,一家都不留。”
“不知政府对我们合法的养殖户,会不会出台一些救济途径?比如说经济补偿、转型转产扶持。现在好像还没出台这些规定。”孙平对自己养殖场的何去何从表现出了担忧。
马勇称:“全面取缔以食用为目的的人工驯养繁殖场,《决定》是涵盖全国范围的,地方也会陆续出配套法规贯彻落实。《决定》中有明确支持、指导、帮助要求,包括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取缔对养殖户肯定有损失,竹鼠一只可以卖多元,出栏基本上都在只以上。但取缔对卫生安全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屈定镰亦表示,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取缔后,对合法有证的养殖户,下一步进行评估,该给对方补偿的要进行补偿。
如何处理存栏的野生动物?
“因野生动物不能销售、不能吃、返回大自然对生态有影响、对其他物种造成严重的后果,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屈定镰回应记者。
湖北省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认为:有的地方在封存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取缔关停野生动物繁育养殖场,也是他们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的一种行为。
驯养繁殖场转型需帮助
“野生动物养殖用于食用的产业完全停止、取缔,需要重新决定投资方向,尤其是投向生态友好型产业。”马勇称,“人工驯养繁殖产业规模不小,涉及面广。地方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产业转型,包括转型家畜家禽养殖,科研、药用等养殖,还可以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产品、生态旅游等。但转型会是周期较长、困难较多、压力较大的过程。因野生动物量大且应用渠道不多,小部分可转为科研、药用或者动物园展示等,但解决的量不大,有限。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避免简单管理、粗暴执法的‘一刀切’。因涉及养殖户民生问题,要妥善处理应对。”
根据年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发布的《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到,年,全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专兼职从业者有多万人,创造产值多亿元人民币。
但马勇称:“产业的发展肯定会带来就业、经济利益的正向贡献,但要综合评估这些所得利益与社会代价的比例关系,就如同产业发展污染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贡献GDP,但修复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可能需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的经济投入,这样看其贡献就是负向的。”
“取缔肯定会影响就业和局部经济利益,但不会对整体经济产生显著影响。相反,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的变革,生态环境向好发展,肯定会对经济和产业结构合理或优化调整布局有重大贡献,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马勇还认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是生态文明的直接体现,国人应对以滥食野生动物为耻。该举措也是维护国家生物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物种个体种群、栖息地、遗传资源三方面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滥食和非法交易导致野生动物破坏严重,影响国家生物安全。野生动物已知和未知存在的病毒很多,包括人畜共患病毒,非法交易和滥食将公共安全置于极高的风险,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教训极其深刻。相比全体国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他利益或产业就微不足道。(法治周末记者张贵志)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