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好汉们很少吃的猪肉,在古代地
近来,人们越来越强调吃素的重要性,“素食主义者”成为流行,一方面是大家不想对动物太过残忍,一方面是认为吃素更健康。
《水浒传》中,绿林好汉也很少吃到猪肉,到底是因为猪肉是禁用品?还是猪肉在古代有着我们常人所不知的真相?
《水浒传》剧照
贵族对猪肉拥有决定权,平民可望不可及
在我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养殖文化也是由来已久,早在各大遗址中就曾发现,我国先民就已经在饲养家禽,猪便是其中之一。
人们将猪、牛、羊、马、鸡、狗合称为六畜,他们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南方居民的住房大多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猪,这样一来,既节省了住宅成本,又减少了饲养成本,的确一举两得。
然而,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商周时期,吃猪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百姓是不可能实现猪肉自由的。
当时,猪肉的地位比牛羊低。平民百姓尚且不能随心所欲地享用猪肉,更别说牛肉和羊肉了,当时百姓地位之低,可见一斑。
宰猪壁画
在我们听到过的许多民间故事中,“曾子杀猪”无疑是最脍炙人口的一则,文中的曾子以身作则,杀猪教育孩子。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家长的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妻子对于杀猪的心疼,体现了猪肉在当时的金贵。
而在楚汉相争时,项羽设下鸿门宴,邀刘邦入席,刘邦应邀入座。当时,险情频发,为保护刘邦,樊哙闯入帐内与项羽据理力争。
项羽深受感动,执意要赏赐樊哙好酒好肉,这肉便是寻常人难得一尝的猪肉。见到猪肉的樊哙直接把生猪肉按在盾牌上,用剑直接切着吃,吃相非常生猛。
虽然不得不承认,当时剑拔弩张的情势让人很兴奋,但也不排除樊哙对于猪肉非常珍视这一点原因。
古代吃饭画像
东汉末年,有许多名人将士都是屠户出身,从大将军何进,到誓死追随刘备的猛将张飞,莫不如是。这说明,食用猪肉的现象逐渐波及到下层,正因为如此,在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葬中,才出现了许多有关烹制猪肉的壁画。
艺术源于生活,若不是食用猪肉已逐渐普遍化,何来这么多食猪壁画呢?只不过壁画上的猪与今天的猪类品种大相径庭,当时的猪与野猪更为类似。
魏晋时期,贵族们不管如何不待见猪肉,烹饪菜肴时,总离不开猪肉。
最主要的原因是,猪肉是祭祀时的必备品,而祭祀和战争在当时都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事情。
猪画像
在古代,天子祭祀要用太牢,而少牢则是诸侯祭祀用的,这在等级分明的时代,是不可僭越的祭祀礼仪。
而太牢就是牛羊猪三牲俱全,少牢只包括羊、猪两牲。如果没有牛羊,则是与家祭相匹配的特牢,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种祭祀,猪肉才是关键。
唐朝时期,猪肉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人们更喜欢在重要宴饮时烹羊宰牛,把酒话当年。
猪肉作为祭祀品
宋元时期,猪肉下移,平民可享之
宋代的奢华程度相比于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皇帝所食用的大多是牛羊肉,猪肉则不讨喜。有史料记载,宋神宗时期,他每年要吃下的羊肉多达43万多斤,但是猪肉的食用数量却相形见绌,一年的消耗仅有4千多斤。
相比于羊肉可知,猪肉在君主的膳食食谱中不再是香饽饽。与此同时,当时的皇帝会把羊肉当成俸禄发放给臣子,一时间,吃羊肉已经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人缘颇好,好到什么地步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人请他吃羊肉。
当然,不管是谁,只要有人选择上梁山,作为新人,都会受到羊肉宴请,好吃好喝痛痛快快来一顿。
《水浒传》吃饭镜头
而且在苏东坡仕途顺畅时,他也没少吃羊肉,他甚至在自己的诗中写道“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如果上街买不到羊肉,乐观豁达的苏轼倒也不沮丧,他会转而买一份羊蝎子,津津有味地吃上一顿。
但正是因为苏轼喜欢探索美食,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想出不一样的独门秘方,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一种叫做东坡肉的美食诞生了。
当然,宋朝时期,并不是只有苏轼嗜猪如命,其他许多人也是如此。即便是经济条件不能与苏轼媲美的其他很多人,也很喜欢享用猪肉。
在画作《清明上河图》中,里面的景色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有位于汴京城的屠户,他们架有杀猪摊位在城内做买卖。
东坡肉
至于《水浒传》中,杀猪摊位的数量自然也不在话下,最有名的当属镇西关屠户。那时候,即使是拼命三郎,被逼上梁山之后,也成了主管杀牛宰羊的头领。
以上描写的都是城市里的杀猪场景,在乡下,猪肉会受到更很大的欢迎,因此才有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诗中描写的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用猪肉款待客人的场景,虽然不是皇家贵族喜欢的牛羊肉,但是猪肉和酒应有尽有。
古代吃饭画像
明清时期,寻常百姓可任意食用猪肉
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站在风口,哪怕是只猪,也能飞起来,而对于猪猪来说,明朝以后,便开始迎来他的春天。
因为这一时期的二师兄,逐渐成为许多寻常人家,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如果饭桌上少了猪肉这盘菜,大家的心里头不但不高兴,往往吃饭也味同嚼蜡。
那为什么猪猪的转变那么快?以至于明朝以前,大家对他几乎不理不睬,而现在却又把他请出冷宫,花费不少力气好生对待呢?
究其原因,仍然是与明朝时期当家做主的帝王大有关系。实际上,在明朝初期,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因为一开始的社会地位卑下,从小吃尽苦头。
明清时期吃饭
他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哪怕是成为了一国之君,一直以来都是秉持勤俭之风,与宋朝历代皇帝的奢靡习惯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朱元璋的以身作则,如此上行下效,王亲贵族们也逐渐把牛羊肉拒之门外,而把平民美食猪肉,重新请回了餐桌。于是,借着百姓的偏爱和皇帝贵族的宠爱,千百年来难以翻身的猪猪,终于苦尽甘来,迎来了他的春天。
明代以后,皇宫御膳房对于宰杀的猪猪数目也有明确记载,而且十分详尽,其数量高达口,而羊的数量仅为头。
看来猪猪的分量举足轻重。有意思的是,明朝皇帝的“爱”猪程度,已经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猪
有一次,正德皇帝南巡平定叛乱。途中,他看到民间有人在杀猪吃肉,一时间,他感到很晦气,心想自己属猪,怎么能够杀猪呢?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属猪,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姓“朱”,与“猪”同音,于是,正德皇帝开始在民间下达禁猪令。
当然,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并非经人捏造,然后传播而来。早在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便有记载此事,由此可以判断,猪猪在明朝时期的身份地位又彻底翻盘。
但是因为禁止杀猪这件事情不得人心,后来也就无法继续推行,只能不了了之。
话说回来,这样的荒唐之事有谁会一直当真呢?如果不是自己不珍重自己,正德皇帝也用不着硬生生地往猪猪身上靠了。
猪文艺品
另一方面,因为祭祀大典上,猪肉是必需品,虽然正德皇帝明令禁猪,但是他仍需要主持祭祀祭拜祖先,于是乎,他也是离不开猪肉的。
当然,属于猪猪的时代还没有结束。到了清朝以后,各种制作猪肉美食的方法,已经是应有尽有、门类众多、面面俱到了。当时的美食家兼才子袁枚,便写有著作《随园食单》,他在文中记载了猪肉在膳食中的各种做法。
从猪头、猪肝到里脊、腰子再到肘子、猪肚等,猪猪身上的每一块食材都没有被浪费,他的价值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
而依据《随园食单》的说法,所制造出来的美食数不胜数,随便说上几道,那必定少不了八宝肉、蜜火腿、粉蒸肉等各种美味。
猪肉烹制的美食
这些菜式,光是听听就能大概脑补出,有多美味。可能光是闻闻味道,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如果吃上一口,那怕是要欲罢不能了。而在现代,猪猪依旧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不管是主菜、配菜还是配料,都有猪猪的身影。
猪猪成功俘获了少男少女、老人小孩的胃,如果太长时间不吃猪肉,想必会失掉许多乐趣吧。
古代与现代虽然有着千丝万缕,但是仍然有很大差别,单从吃猪肉这一方面来说,也涉及到了我们许多人未曾接触过的盲区。因此,只有不断了解历史真相,我们的人生才会不断精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