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个发陈的季节,尽量少吃肉,特别是

近来似乎周围的小伙伴们在清明时分常常出现积食的情况,而诸如便秘、口臭、油腻等现象也是居高不下。

而这一系列春季积食、上火的现象,其实都指向一个矛头:“肉食过量”,当然吃肉本身没错,只是在春季没吃对而已,故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春季吃肉所需注意的几个点,争取在这个末春吃出健康,而不是毛病。

“慎杀勿夺”春本宜素不宜荤

首先春天饮食宜素不宜荤,而这一点恐怕很多肉食爱好者们可能接受不了,凭啥要少吃肉?其实少吃肉的原因跟春季本身的季节属性有相当大的关系。

养生经典《黄帝内经》季节篇有言:“春三月,此谓发陈。”这句话的引申意思是冬藏时节,我们所进补的滋养食物会在身体内蕴藏,而此时我们的运动量也会相对较小,故而冬季气血会稳稳地藏在体内,而到了春季,我们的气血开始往外疏散,此时毛孔和各项器官向外舒张,故而一个春季内我们都会向外散发冬季积攒的能量。

故而关于肉类的问题上,清代名医叶天士有言:“血肉有情,栽培人身精血。”故而叶师傅表明了他的观点:食肉属于内补身体,尤其大益脏腑精血,可因此也与春季发陈的趋势相悖,故而肉一吃多,就容易造成体内热郁的情况,进而导致腹腔积食的问题。

但如果能多吃点蔬菜,将春天的饮食素净起来,就能很好地帮助腹腔和身体消化掉冬天时积攒的过剩阳气,从而使身体的郁热消散。因此我们应该借着春天的这股发陈之力,顺势而为,将自己的身心如同田亩一样好好耕耘。

说回《黄帝内经》中的“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出,春季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生”这个字,而此时末春,微风和畅,四野披阳,生命就好像如梦方醒一般,此时正是动物繁衍的良辰吉日。

故而为了顺应天地间的生生之机,自古以来先民就保持着“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训诫,是故就连处决犯人,也只会在秋后处斩,而食肉难免杀戮,有悖于春“生”之本意,且杀机过重,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故而不如顺应天时,多吃些素。

至于传统上,其实不论南北,在春天都有以蔬菜为食节的民俗。从立春的五辛盘到春饼,从清明节的青团再到艾饼,本质上都是以时令鲜蔬为原料制成的应季食品,且这类食物多有以新鲜、辛散、动发的属性,其实多吃这些食物,只是顺应自然中的苏醒之态而已。

故而如有狂热的食肉爱好者,在这个春天其实也该择肉而食,少吃如鸡羊之肉,以免动风上火,而其他肉类,诸如猪、牛、鸭、鱼等其实不在禁忌之中。

另外春季饮食,最好是荤素搭配,如应季的韭菜可做韭菜烧肉,如山林间的清笋可与猪骨同炖,至于豆芽、芹菜、香椿,其实都是可以拿来佐以肉食的。但也需注意,尽量要避免油腻煎炸的劣质肉食。正所谓四季皆有肉食,可春蔬不过一季,故请诸位千万不要错过

“补虚实中”肉的真实作用

常言道:“肉蛋奶消费有助于人快速发育。”肉蛋奶富含营养,这一只是为人推崇的一点,但是俗话说:“过犹不及。”意思是好东西吃得多了,也不行,故而不能因为有营养而放开自己的肚皮,人同动物相比的优势之一,就是人知道要克制。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老祖宗们就记录下了当时咱中国人的饮食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谷果肉蔬四大门类,有着不同作用的层次:

谷类负责奉养脏腑,都是生机最内藏而盛旺的种子,最为基本,必不可少。水果主要辅佐帮助,我们常说吃水果助消化,说水果富含维生素,能帮助身体机能更好的发挥。肉类是增益、补益的,尤其是脏腑精血有虚损的话,肉类能直接补养。蔬菜可充实长养,充的本意是长、高,最应春生之机,是让身体生长运化的。

所以在地位上,谷物作为主食占主导地位,肉菜水果为其次,是故古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过量倾斜于某一处的饮食即便是偏爱也会对身体造成恶劣的影响,过犹不及,这其中也是养生的道理。

“主化消散”以肉解肉

说到肉的作用,不少人其实还停留在“吃啥补啥”的阶段,更有甚者为了补肾吃腰,补脑吃脑,其实根源上只是求得一个精神安慰,至于有用没用,公道自在人心。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不同的部位在四季也有相应的饮食宜忌。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到: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

为什么呢?因为四季各有当旺之脏,春肝夏心秋肺冬肾,脾长养四脏,故旺于四季。一方面,本身当旺的时候,就不宜直接去补益,过头了反而失衡;再就是五脏藏精,当旺之时要避免死气入脏伤及精真,所以有这样的说法。

比如现在春天,那炒肝尖、鹅肝酱之类的,就最好不要吃了。如果之前偶尔吃过也不必太担心,炒熟煮透影响不大,以后注意就是。

另外,常见的肉肉里,有一些部位是不宜食用的,各位老饕不要踩坑:

鱼类「黑衣」不宜吃:鱼腹里头有一层黑色膜衣,腥臭发苦,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做鱼时记得要扒掉。禽类「尖翅」不宜吃:家禽屁股上长尾羽的部位,淋巴腺体集中,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老辈人有爱吃鸡屁股的,现在一般不多见了。畜类「三腺」不宜吃:猪、牛、羊等家畜的甲状腺、肾上腺、淋巴腺都不能吃。一般屠宰场都会把这些处理掉,上不了餐桌,可以放心。这里尤其要说说吃鸡的讲究。上周的文章里,建议大家春天少吃鸡,多吃豆。但哪怕过了春天,吃鸡也要注意,鸡头、鸡脖子不能吃,尤其是老公鸡,有「十年鸡头胜砒霜」一说。

不止是因为有淋巴或者毒素积存的缘故,中医看的还有信息层面的因素。鸡属于木畜,四象应少阳,八卦应巽卦,有风木之性,像风一样入潜善动,像木一样生长发散,能动发体内的阳气。而鸡头鸡脖更是动得最厉害的部位,吃了会影响气血神魂的安定。

然而鸡的身上也有一大宝贝,很多朋友都忽略了,就是鸡胗,鸡的胃。正因为鸡是木畜,木是克土的,是湿土一类的克星,所以鸡的胃消化能力特别强,平时啄食吃进去的砂石铜铁通通都能消化掉。

这种神奇的东西,中医绝对不会错过,于是把鸡胗里一层黄色的膜取下炮制成药,称之为鸡内金。

它既是食材,又是日常非常好用的药材。民国名医张锡纯就是用鸡内金的高手,他认为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鸡内金长得像下面这张图,老辈人杀鸡后会取出鸡胗,剥下内壁后洗干净晒干磨成粉备用,对付身体里的各种积聚,这是老少皆宜的神物。

最容易有「积」的是哪些人呢?一是小孩,通常肝强脾弱,最常见的就是食积;二是吃货,这不用多说了,脾胃够了,嘴巴不满足,撑的;三是女性,气滞血瘀导致的积聚很常见,引发不少结节和月经问题,甚至闭经。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写到:

女子月信,若日久不见,其血海必有坚结之血。而鸡内金性甚和平,而善消有形郁积,服之既久,瘀血之坚结者,自然融化。与健脾滋阴的生山药同用,新血活泼滋长,生新自能化瘀也。

内金和山药的搭配,一通一补,解决的不仅是气血瘀滞,对小儿的脾虚积食、成人的消化不良,这都是极好的食疗思路。而且这两味既是食材又是上品,特别平和,对于现在不少朋友胃胀而言,这简直是大救星。

我们也依照张锡纯的原方,配以山楂开胃消食、行气散瘀,红糖活血补血的原料和工艺研磨成怀山内金粉,开水冲调即可饮用。

痰多、胃不舒服、消化不良、肚子上、或者身体有硬硬的包块的人,也可以经常吃。

用起来也简单,两勺冲水就行。每天喝,不用多,坚持喝。孕妇不推荐用,其他人都可以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4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