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岛之县温州洞头印象
洞头概述
浙江洞头原先为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由个岛屿和个岛礁组成,故有“百岛之县”之称,年9月撤县划区,成为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从地理纬度上看台湾岛和钓鱼岛位于其东南方,冲绳岛基本上位于其东方。
交通方式
由于洞头区离温州市区还有60公里左右,坐快线或是公交则比较耗时,所以去洞头最佳的方式是自驾,一路上还可以体验隧道和跨海大桥,注意限速和遵守交通规则,边开车边欣赏海天风光也是不错的体验。
登临望海楼,看百岛千礁
洞头原与大陆为一体,因海侵而分离,形成如今“四望皆为海,抬眼便是礁”的百岛之状。望海楼建在洞头列岛的最高处,海拔米,楼高35米多,坐北朝南,登上望海楼极目远眺,洞头所有的景色尽收眼底,远方天水相接,浪起云涌,大大小小的屿和礁大都呈东西走向,在海天一色中若隐若现,遇上有云海的天气时,亦真亦幻犹如置身于仙境。
洞天福地,从此开头
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这是余光中对洞头地名的解读。望海楼既是鸟瞰整个洞头的观光点,其内部也是一座关于洞头的博物馆,望海楼楼层明三暗五,从一层开始向上,展览主题依次为帆锚相依(1F)、耕海牧鱼(2F)、闽瓯风情(3F)、非遗奇葩(4F)、观光休闲(5F),逐层参观而上,慢慢了解完洞头的历史与风俗人情后,在第5层吹着扑面而来的海风,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于此刻在你心中交汇融合,恍惚间你不再是一位旅人,而是土生土长的洞头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感觉在胸中萦绕,那穿越千年的渔家风情依稀在脑海中闪现。
洞头八大巧
洞头八大巧,指的是:“木船用火烤,驾舟靠双脚,纸灯水上飘,动物满船跑”;“鸡鸭桌上叫,熟饭用粉包,猫耳朵下水煮,美人儿任你咬”。前四巧是渔业生产习俗,后四巧是渔村小吃的民俗文化。
木船用火烤。木质船在海上时间久了,船底容易附着牡蛎、藤壶及船蛀虫,不及时清除,不但影响航速,也会腐蚀船板,所以每隔一定的时间,渔民就会把木船搁在滩头,先清除贝壳,再用火烤,给船底表面涂上保护层,相当于定期给木船做个大保健。这种既简便又省钱的保养方法,确实很巧。
纸灯水上漂。用彩色油光纸折糊成小碗状,用菜油浸透的毛边纸搓成灯芯,粘贴在碗中,入夜退潮时点燃灯芯,纸灯随着潮流漂向大海。放这种纸灯,过去在农历七月二十九,是为了送走“孤魂野鬼”,后来改称海蜇灯,祈愿海蜇生产丰收。其实我觉得改与不改都一样反映了当地渔民的人文情怀。
纸灯水上漂。用彩色油光纸折糊成小碗状,用菜油浸透的毛边纸搓成灯芯,粘贴在碗中,入夜退潮时点燃灯芯,纸灯随着潮流漂向大海。放这种纸灯,过去在农历七月二十九,是为了送走“孤魂野鬼”,后来改称海蜇灯,祈愿海蜇生产丰收。其实我觉得改与不改都一样反映了当地渔民的人文情怀。动物满船跑。这个倒不是指船上养满了动物,而是当地渔民用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来称呼船的各个部位和渔具,这种叫法不但显得亲切温馨,又便于记忆,新上船的年轻人也能尽快熟悉掌握船上各部位与渔具,这一巧,凝聚了渔民的聪明才智。鸡鸭桌上叫。冬至日制作的民俗小吃,用米粉加食用颜料捏成家畜家禽的形状,以母鸡孵小鸡为代表,祈愿禽畜兴旺,来年不生鸡瘟,也是渔妇们比试心灵手巧的平台。
熟饭用粉包。闽南语称为“红圆”。把糯米与粳米按一定比例磨粉加红色食用颜料后做成外皮,糯米、芝麻、花生、葡萄干拌和后煮熟为馅,做成椭圆形蒸熟,用于祝寿、上梁、小孩满月等喜事,喻圆满顺利,红红火火。
猫耳朵下水煮。用番薯淀粉为皮,芝麻、花生、糖搅拌为馅,做成状如猫耳朵的甜食。“猫耳朵”煮汤,外皮微韧,内馅香脆,清汤滋甜,比一般的汤圆好吃。喻甜蜜、美满。
“美人儿”又叫“巧人儿粿”,是一种在农历七月初七制作的民俗小吃。用米粉揉和后在木刻模板上印出仙女、状元郞、动物形状,蒸熟后在七夕夜祭拜七仙女,既是对七仙女的感恩,也是给小孩的零食。感觉洞头人特别爱吃番薯粉,很多食物中都会用到番薯粉。
七夕成了“少儿节”和“成人节”
洞头的居民主要由闽浙沿海移民构成,于是温州话与闽南话便成了洞头的两大方言。洞头操闽南语的居民,因为一个对七仙女的感恩故事,对七夕节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将七夕节演化成了洞头民间的“少儿节”、“成人节”。在洞头,有小孩的闽南语家庭,在七夕节都要请七星亭,制作“巧人儿粿”,摆设供品祭拜七仙女。七仙女闽南语称“七星娘妈”,孩子到了16岁,要行成人仪式,增加公鸡、红圆等供品,表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感谢七星娘妈的佑护。
道教在洞头
洞头人称道士为师公,新船造成要请师公主持做“安船”仪式,唱安船歌,祈求平安顺利。靠海吃海的人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盼望神佛赐福,祈求家先保佑,于是遇到红白喜事,都要请道班“做敬”(拜神敬佛仪式)或“做功德”(祭度鬼灵仪式)等道场,做道场时吹打演奏的乐曲慢慢演变成民间一套较为完整的道教音乐,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遗”保护名录,而道士这一行也成了洞头的高薪职业。
石厝民居
不用去福建沿海,在洞头也能见到石厝建筑。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一定离不开当地环境的深刻影响。在盛产台风和石头的洞头,传统民居自然不是以木结构为主,而是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石厝。主体结构全部用石块砌成,为了对抗无时不在的海风,硬山顶、压瓦石、开窗小、屋顶平缓、外表朴素少装饰便成了石厝建筑的显著特点。在硬山顶为主的洞头沙岙村石厝里见到了歇山顶(见下图一),也算是一种小惊喜。虽然是春节期间去的洞头,又是阴天,不过看着家前屋后盛开的鲜花,在此处依旧找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