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眼中的牧童,他们笔下的牧童是那么的有
#诗词欣赏#最为出名的就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牧童在诗词中出场次数至少要列前三甲吧?不过这牧童在诗人笔下,除了是担任指路任务的,还有是写春天来了,要不就是田园协奏曲中的一员,有些则是把牧童写得生动有趣,也有的把牧童的生活当成一种理想追求。孟浩然集/诗词大家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18.8购买
上一篇文章: 农村常见的野草,常用来喂猪,俗称蟾蜍兰 下一篇文章: 最佳饮食榜单已出炉,对心脏好的饮食排在前
01道家高人眼中的牧童诗。
牧童唐代:吕岩(即吕洞宾)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读来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片刻安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牧童心灵自然是纯净的、无羁无绊的,自然放松的。传说此诗是吕洞宾委婉劝说钟傅(北宋名将,字弱翁,饶州乐平人。本书生,用李宪荐,为兰州推官。后主管熙河、泾原、秦凤三路公事,多次战胜西夏,筑关城巩固西北边防。)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02借牧童发挥的警世诗。
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上篇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下篇就有点就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了。两者一比较,就是劝世人要学牧童那种洒脱自然,不要去勾心斗角,但是无论何时代这样的诗也只能劝得一部分大智慧的人,再说大智慧的人需要劝吗?劝解不了那些喜欢勾心斗角的人吧?还有一些身不由己的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03浪漫,不怕困难的牧童形象
牧童词唐代: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用“朝”、“夜”的两次“牧牛”,两处风景,下江曲那是因为那儿自然草茂盛,而度河谷是回家,一幅有山有水的安详田园风光。四个“牧牛”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歌谣节奏和韵味。牧童的生活是居无定所的,但是他却总是最亲近大自然的,最接近大自然的。春天的漾漾细雨中,牧童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草一天天地绿起来。牧童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那顽皮活泼的牧童自然也有自己的乐趣,除了有牛作伴,还会把把蓬蒿插在腰间当作箭,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如果没有诗人对放牧生活的深切体验是很难写出这样的诗句的。李涉曾和其弟李渤青年时代隐居于庐山和嵩山,也许这时他们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04世外桃源式的牧童晚归图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当夕阳洒满整个田园时,那牧童吹着没有腔调的笛子慢慢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田园晚景图。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05对自己现状不甘心,对未来既充满希望又不安
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诗,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19购买06画僧、诗僧眼中的牧童更是洒脱
春晚书山家·其二唐代: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牧童吹笛和衣浴从小到到,扩大到整个大环境。没有直接写什么赞美之意,但是通过反衬却将田园的美丽风光和物产丰富的景象跃然纸上,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东邻西舍无相侵”又反衬出这儿的民风淳朴无尔虞我诈。那茂盛又把衬托农家的辛勤和不懒惰。诗句虽然没直说村民勤劳智慧安逸民风淳朴,但是却用这些侧面写法进行了颂扬。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这又反衬这儿安详的生活环境如世外桃源一般,也说明这儿的人们通过勤劳生活富足,没有什么愁眉苦脸状。起码生活无虞。“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07禅意十足的牧童诗
唐代: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简单的字词,却勾勒出禅意十足的牧童春天牧牛图。08一个调皮的牧童,观察入微
牧竖唐代: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牧竖即牧童。竖,童仆。“竖子”一个意思是指童仆;另个意思是:小子,对人的蔑称。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这儿表面看带有贬义,但是细细品味,孩子天性不都是如此吗?孩子们都有这种的表现欲和自信,这也恰好是证明他们率真吧?09一动一静,勾勒出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
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里面的牧童充满童趣。悠然自得骑在牛背上放声歌唱,然后突然听到蝉声,心思一动突然不唱歌了,准备去捕蝉,可以想象是驻足在树下,专注的盯着蝉的位置。“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调皮、好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10风趣悠闲的牧童眠图
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同时描绘了儿童牧牛与牛吃草的动态画面,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全诗远景写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写人,工笔勾勒,细致入微。诗中浸润着古典的静穆与纯净。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