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产业和养殖产业两手抓残疾夫妇自力更生
种植油茶树,养家禽家畜,种植产业和养殖产业两手抓
残疾夫妇自力更生脱贫
台海网10月17日讯据泉州网报道金秋时节,在南安眉山乡观音村,漫山遍野的油茶林绿油青翠,枝上挂满了累累硕果,山野空地上则铺满了采摘下来正在晾晒的油茶籽。
41岁的陈自力微驼着背,轻轻挥动着扫帚,将地上的油茶籽扫到一块,33岁的妻子吴梅桂则蹲在一旁,仔细翻转着一颗颗油茶籽。夫妇俩均身有残疾,一双儿女年幼,这个四口之家曾经是因病因残致贫的省定贫困户。年,在精准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们种起油茶树,就像家中顶梁柱的名字一样“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带来脱贫增收的新生活。
陈自力与妻子一同晾晒油茶籽
寒露节气后,陈自力抓紧采摘油茶籽。
丈夫自小病痛缠身一家因残致贫
“青茶籽经过晾晒再送去加工、榨油,一斤茶籽可榨二两油。”陈自力蹲在茶籽堆旁,用手指轻轻翻拨着茶籽,偶尔用手比画一番与妻子交流。他肢体四级残疾,妻子则是听力二级残疾。农活辛苦,陈自力69岁的父亲陈世作也一块来帮忙。
“自力3岁时突患癫痫,6岁时查出小脑萎缩,当时打一针药40元,”陈世作回忆道,儿子七八岁时又查出来患有类风湿,为了给儿子治病,几乎花光了家底。儿子十多岁时,病情严重到迈不开步子,“真的一步都迈不动,又治疗了两年。”
经过漫长的治疗、恢复,目前,陈自力的类风湿已基本治愈,小脑萎缩却无法恢复,癫痫也会偶尔复发。在这些病痛的折磨下,他的手脚变得不灵活。
后来,他与妻子结婚,现育有一儿一女,大儿子今年念初一,小女儿念小学三年级。年之前,他在乡内打杂工,妻子则在家做饭务农,眼见一对儿女需要抚养长大,他希望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因地制宜种油茶树今年喜获丰收
油茶树耐干旱,也较喜碱性土壤,适宜在眉山乡种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茶油的营养价值也逐渐被市场认可。观音村便是眉山乡种植油茶树的“大村”。
年,在扶贫干部的建议和帮助下,陈自力一家开始种油茶树,约四五亩、一千多株。“油茶种植3年挂果,6年丰产期,寿命可达年以上,今年第四年,大概采摘到斤左右的青茶籽!”陈自力笑着说。
油茶树种下后,除了除草、施肥,平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照看。到了每年的寒露节气,便是采摘季节,采摘期限仅有半个月,过了之后果子成熟掉落就难以找到。这半个月里,一天一人仅能采三四株,为了抓紧时间,陈自力和父亲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中午在茶山上吃点干粮,之后一直忙到傍晚6点才回家。吴梅桂则在家做饭,照顾孩子。
茶树林有蚂蚁蚊虫,往返的山路崎岖,父子俩用麻袋装好青茶籽慢慢挑回家,尽管疲倦,二人心中满是丰收的喜悦。
受惠于精准扶贫自我造血脱贫
除了种植油茶,年,扶贫干部帮助他们申请了幸福工程补贴4万多元用于建新房,一家人告别了雨天漏雨的石头房。后来,他们又申请到房屋修缮补贴2万余元,装修了房间、卫生间和厨房。如今,受惠于产业帮扶资金,他们还养了5只羊、4头猪和一百多只鸡鸭。通过养殖产业和种植产业,他们一家人实现自我造血、成功脱贫。
“种植油茶错不了,今年他们家预计增收近万元,而且一朝种下,能惠及几代人。”观音村扶贫干部陈志坚告诉记者,油茶产业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带来的不仅是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更是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提升。找准了产业发展路径,便是找准了脱贫攻坚的发力点。明年,观音村还计划流转多亩山地,继续扩大油茶树的种植面积,发动村里的8户贫困户都参与进来。(记者陈灵黄耿煌通讯员石倩雯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