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消费紧相连生态家禽展翅飞贵州多举
供给消费紧相连 生态家禽展翅飞
——贵州多举措发展生态家禽产业
春暖花开,“黔凤”飞舞。前不久,遵义市羽生态乌骨鸡顺利外销上海市场,进入当地商超、社区店和智慧微菜场,以及沪遵扶贫协作专柜销售。
这是遵义市第一批生态乌骨鸡入沪订单。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交通运输限行和本地市场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遵义市积极联系上海第三批援黔干部联络组,促成赤水扬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与上海食行生鲜合作。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解难题,多措并举助推生态家禽产业发展。目前,全省各地市场家禽供应正常,价格总体平稳。一季度,全省家禽出栏万羽、禽肉产量5.56万吨、禽蛋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9.04%、17.05%、8.01%。
今年,全省将力争生态肉禽出栏1.65亿羽,禽肉产量28.05万吨,禽蛋产量2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亿元以上,均比上年增长10%。
强化疫情防控确保禽肉稳产保供
家禽产品是我省肉类消费的第二大品种,禽肉保供尤为重要。为此,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努力确保禽肉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力稳住市民“菜篮子”。
疫情防控初期,我省全面暂停农贸市场、活禽专卖店等活禽交易和宰杀行为。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迅速建立由50家大型企业组成的应急保供骨干企业数据库,并按日调度生产销售情况,率先在全国建立禽肉储备机制。
市民能否买到禽肉产品?质量怎么样?价格会不会上涨?全省各地以稳产保供解题。
走进开阳县永辉超市禽肉产品交易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鸡、鸭等禽肉产品。该超市生鲜负责人杨丽表示:“目前,白条禽每日可稳定供应约公斤。疫情期间货源供应充足,没有出现断货或价格大幅上涨情况。”
为了让广大市民能够吃到放心安全的禽类食品,作为目前安顺市西秀区唯一的活禽屠宰场,金鸡农庄每天向市场供应平价新鲜宰杀白条鸡。“疫情期间,我们每天宰杀多只鸡,质量有保障。供应当地一家公司开设的10个生活物资保障点和大型超市,基本能满足市民需求。”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杰说。
在全力保障禽肉供应的同时,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还草拟了《关于设置临时集中屠宰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设置家禽临时集中屠宰点、建立禽肉储备机制和加强白条禽冷链物流等措施,逐步缓解因疫情影响带来的家禽交易量和市场价格急剧下滑问题。
截至目前,全省共45个县(市、区)设置47个家禽临时集中屠宰点,共屠宰.5万羽白条禽,其中冷冻储备45.61万羽,并“点对点”配送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食堂等地,促使市场价格稳步回升,极大增强了养殖企业的信心。
紧抓农资保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疫情发生后,为及时摸清下情,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深入黔东南、六盘水、贵阳等多地重点龙头企业、养殖场,开展调研督导。通过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制定防控预案,加强防疫培训,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上游环节抓饲料保供,下游环节推动家禽企业复工复产。对持续生产的家禽养殖场和已开工的饲料、屠宰等企业,着力加强防疫和生产服务保障,协助解决防护物资、饲料及原料短缺等问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尽快恢复产能。
产业复苏,农资先行。在花溪区孟关乡的贵州正邦畜牧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熟练地进行着挂袋、放料、缝包等操作。“2月3日,公司紧急召回30余名员工重回生产线,投入到家禽养殖业的饲料生产,并让销售人员居家远程办公,保证饲料销路‘绿灯’通行。”公司党支部书记钟玉说。作为首批复工的饲料企业,截至2月中旬,该公司已有0余吨家禽饲料陆续投入市场。
打牢饲料保障基础,各地家禽养殖场开始补栏增养。“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养殖需要的物资,目前正在开展育苗工作,希望今年能好好干一场。”息烽县鹿窝镇胡广村科技副主任周光平边忙边说。该镇从今年1月开始,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加强对养殖户指导服务,确保肉鸡年出栏万羽,稳步实现禽蛋年产吨的市场供应量。
为协调解决蛋托、纸箱等生产必需品严重短缺问题,44家禽料生产企业获得《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同时《金融支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出台,明确通过增加融资总量、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支持范围、丰富金融产品等措施支持生态家禽产业发展,有效缓解了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冲击。
2月底,全省家禽养殖企业生产物资短缺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目前,54家生态家禽省级龙头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9+3”县(区)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加强产销对接助推家禽产业复苏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一直以来,贵州绿色优质的家禽产品在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我省抓好省内外市场营销推广和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融合,着力解决家禽产业前期产销不畅的问题,同时扶持养殖场补栏增养家禽,助推家禽产业复苏。
销售有保障,向绿从优是主基调。4月1日,在镇远县报京乡石桥村的水果林基地里,几千只乌骨鸡在嬉戏觅食。不远处的平榜沟蛋鸡养殖场也是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捡蛋装箱,搬运上车。
“由于产品质量和前期积累的稳定市场,疫情对我们鸡蛋销售影响不大,每天能寄出件鸡蛋,有近两万元的毛收入。”养殖场负责人介绍,年,启动了“村集体合作社+引资+农户”的模式发展,去年利润近万元,全乡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非常时期超常之举,多方合力推动,为畅通销路持续加码。“县领导代言绿壳鸡蛋的抖音发出后,引爆线上购买热潮,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销售额达是平常的5倍。”长顺县顺智绿壳蛋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班宋智介绍,连日来,长顺县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大力开展宣传促销,促进绿壳鸡蛋热卖。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今年,从江县台里村小香鸡养殖尽管受疫情影响比往年启动稍晚,但依然新增了鸡圈6个,计划养殖数量在去年10羽的基础上翻一番,新增鸡苗00羽。“得益于省农科院专家为我们进行了相关养殖培训,我们才有如此底气。”当地干部说,专家们解决了村民最期盼的技术指导,为全村香鸡养殖扩栏增养提供了最有力支持。
稳产保供、农资保障、销路保通,疫情“大考”面前,贵州巧妙破解生态家禽产业发展难题。省生态家禽产业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家禽压栏快速缓解,活禽产销日趋活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增添了一抹亮色。(记者吴传娟)
来源:贵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