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古村落刘家印
:村庄,是人们最早安放肉体和灵魂的地方,是人类共同的故乡;只因时代的步伐走的太快,许多将消失在这发展的烟尘里。怀旧情结,让我仍愿捡尽枝叶,置它们于自己记忆的书页里。
(1)缘起
公历年05月24日,本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但上午这晴朗的天空和泛着白光的太阳,顿使我感到要晒一晒快要发霉的自己了。于是,我逃出陋室,让自己身体曝在初夏的暖阳里;走进自然,置自己灵魂于青山绿水间。也就是这有意间的举动,却无意划就了我生命的一条弧线:探访即将消失的聚落——刘家印。
刘家印,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葛寨乡、张綿村,它坐落在张绵村南的伏牛山腰际,距张绵大约还有5公里之遥,东与汝阳县的蔡店乡接壤,海拔约米,是伊川最靠东边的一个自然村落了。
(2)景在路上
据知情人讲,由于刘家印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与当下的繁荣无法接轨;村里的年轻人,均千方百计地通过打工、创业、入赘等方式在山外安家落户,变相地完成了对故乡地逃离。而现在的刘家印,全村只有不足十户人家,至多也就是十多个老人还在那里守候。相对于村庄最昌盛的时候来说,当下的刘家印的人口仅是那时的十分之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在快速的变小。由于自己酷对乡村文化的热爱,这些看似空穴来风的说法,无疑更坚定了我对刘家印的向往。
上午八时许,与一友人相约,结伴而行,离伊川县城,沿郭木线向南行至白元镇;再涉杜康河水,取道白梁线行至烟云间村;又走无名路,沿张綿河逆流而上,走向处于伏牛山腹地的东石门水库。东石门水库是我们这趟旅途的中途驿站,它位于伊川县、葛寨镇、张綿村南,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与奔腾的张綿河水互联互通,形成了伏牛山北麓的局部水系,调节着这一域的自然气候。它不仅解决了张绵河两岸的农耕用水,而且,也是方圆百里人民的休闲圣地,更是周边村民的饮水之源。
站在东石门水库的大坝之上向南望去,但见高峡出平湖,碧水若镜,远山如黛。在这明亮的日光下,于浟湙潋滟的波光里,水畔现出几蔟休闲的垂钓人,他们或三或两地静坐在太阳伞下,手持鱼竿,双目盯着水面,一动不动、如同雕塑,那种平静和专注就是一场修行,其中的乐趣与享受,也只有垂钓人自身能懂。这些源于自然的天光云影,和来自于人类的休闲画面,都统一在这一泓碧水间,他们相映成趣,浑然天成,和谐与静美在这里达到了高度融合。
东石门水库小憩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于此同时,足下那些平坦的水泥道路也走到了尽头;接下来,迎接我们的是蜿蜒在东沟里的碎石仔路。这里所说的东沟,是注入东石门水库的一条支脉,也是通往刘家印的必经之路。其实,东沟之名,源于它相对于东石门水库的地理位置而言,此沟不但位于东石门水库的东面,而且又走向东方,直通大山深处;那源源不断的一溪清流,跌沟跳岩一路欢歌直入东石门水库。东沟里的清流,源自沟豁的石缝间渗出,汇成涓涓细流之后又于沟中盘桓,在沟底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湿地,湿地上的高大白杨已经成林,满沟丛生的植被郁郁葱葱,在斑驳的树影里茁壮生长。
我们行走在碎石路上,穿行在杨树林中,沫着山风无偿地享用着这满目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面前那些斑驳的林影、曲折的溪流、嶙峋的怪石、和不知名字的山花,此时占据着我们的整个视野,也不自觉地在照相机里充当着主角......。
(3)寞落庭院
一段行程之后,道旁两座相邻庭院进入了我们的眼帘,后来才知,我们这就算是进入刘家印了。其实,真正的山村也就是这样,由于受平坦的地域所限,不可能若平川地带那样几十户人家聚集一处,也只有三、两户人家择地而居,再聚集几多如此单元后而形成村落。这两座相邻庭院,静静地坐落于道路之旁,默默地处在一株老榆树下,满目的败落景象与周围的美丽环境有点不搭,但它们从岁月的烟尘里走来,一身沧桑值得品味:它们是修建风格与用料完全相同的两座民居,坐北面南、紧挨为邻。北房为进深约六米的三开间上房,室内用隔断分为一明两暗;两扇已腐的木制屋门,被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紧锁着,这把生了锈的锁头不仅拒了外来的入侵者,同时也封尘了屋主人的几多秘密。
庭院设东、西两厢房各三间,其木门已不复存在,门洞大开,唯窗扇还镶于窗框之上,已腐了的木窗花格类型表明该建筑应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此两庭院的上房后墙与东西二山,及厢房的后墙、南山墙,均由片岩与料姜石混搭砌成,并和大门拱围成矩。这种建造与设计,不但使东西两院互为一体达到结构稳固;同时更能抵御外来的风雨袭击。
两院房屋均为木梁支架式灰瓦屋顶,院中由片石砌成的甬道与各室相通,这种紧促的设计与布局,可以用“精致”二字来进行形容,这些信息足以使我们想象到、当年的屋主人为人严谨和生活殷实。
落寞庭院(1)落寞庭院(2)(4)“刘家印”
撇下小院继续东行,在转过高约二十米左右的土岗之后,面前豁然出现一条南去的山沟,沟里依旧绿树成荫,满目葱茏,我们透过绿荫努力往山沟深处望去,在不远处的绿荫里隐约现出了民居。走近民居,但见有大门紧锁的两户人家,门前空地上,有鸣叫着的土鸡,它们或相互追逐,或低头啄食,对远道来访的我们视而不见;而栓在旁边牛羊圈门上的一条瘦犬,却一个劲儿地向我们狂吠,在通知主人有外来者入侵。
在空地的西面是十几米高的山崖,好奇驱使我们沿着小径往上山坡上攀登。山坡之上是一方开阔之地,在这里又并排居住着三户人家,庄户的大门仍是紧锁着,门前仍有零星跑动着觅食的家禽。在这三户人家的院落之后,是一片还算平缓的坡地,坡地上除却种植少部分的玉米之外,都种植的是果树:有核桃树,杏树,苹果树,梨树,桃树和一些桑树。现在,其他果实还在成长,但桑葚已是红了的时候,我们顺手采摘了几颗的桑葚,放入口中,齿碰唇抿,一股酸甜汁儿顺喉咙流向心田,一种儿时的感觉又回来了........。
(5)美丽传说
正当我们品味桑葚之时,遇到一位在树下休息的年迈牧羊人,几经寒暄,健谈的他引导我们来到一棵紫藤树下:
这是一棵直径有六十公分左右的紫藤,它与一棵高大的古黄楝树缠绕在一起。细细打量,只见粗大的紫藤主干如同一条巨蟒附树,一个劲的向古黄楝树的树顶盘旋缠绕,同时又向四周伸出的无数根枝条,将黄楝树的枝干团团包围,随后又横生枝蔓,相互交错缠绕成一片,形成的诺大树冠,亭亭如盖,遮天蔽日。
黄楝树和紫藤花(1)黄楝树和紫藤花(2)牧羊老人看着紫藤与黄楝树说:要说起紫藤苦恋黄楝树,我们这里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从前,一个美丽的女孩与一位英俊少年之间曾拥有一段情缘,但他们的婚事并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最终,双双坠崖殉情。后来,在他们殉情的地方就长出了一棵树,树上居然缠着一条藤,那树就是这棵黄楝树,那藤就是这条紫藤。于是,人们就说这棵紫藤是那个女孩的化身,黄楝树是男孩的化身。从此,这里就有了紫藤花为爱而亡,为情而生的美好传颂。
........。
(6)尾声
时光太快,指缝太宽,伏牛山里的一日,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当我们与牧羊老人话别回刘家印村时,落日余晖正斜照在村里一条狭长的石砌寞巷里,一辆破旧的老式二八自行车静静地斜靠在石墙上,宛如一张发白了的老照片,在夕阳里更显孤寂...........。
是啊!荡在这里林梢的炊烟、美丽的传说、石砌的老屋,沧桑的老人,都正在和村庄一起慢慢老去;情愫里那一缕的淡淡乡愁,也将会随同这道美丽的夕阳晚霞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永远化为了记忆........。
夕阳晚景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