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这句谚语乍一听好像是教人向恶,怂恿彼此打击报复的“邪恶教条”,如果这般理解那真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段谚语正是教人向善,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先贤之谈”。这段话最早是出自《增广贤文》里的一段,“与人不和,劝人养鹅”:鹅,古代既是家禽,还是看家守门之物。有吉祥之义。“与人不睦,劝人架屋”:架屋安梁在古代是喜庆吉利的大事(在今天的农村,家里盖房上大梁主人需要大摆宴席以示庆祝)。所以这段话没有任何教唆的意味,它只是告诫世人,捐弃前嫌,勿结仇怨。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紧接着的句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句体现出来。俗语有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什么,其实江湖就是“是非”,它不仅涵盖大面儿的人类社会,甚至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小组里也有自己的“江湖”,而在这个江湖里,是非曲直是不容易被清楚认知的,就如同你在职场上,看不惯人家这般作为,但当有朝一日人家成功了,反而他的作为会被奉为“教科书”一般传召世人,所以何为对错,何为曲直,谁又能真的分的清楚。所以与人不和时,不要一味的记恨,须知,在第三人看来,你的作为何尝不让人觉得可恨呢?《聊斋》中就写到一对原本极为要好的朋友,就因为轻信了长舌妇的话,结果反目成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与其说“是非”是由人捏造或搬弄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人“信”出来的。信“是非”的坏处于普通人来说,除了心生嫌隙,徒增烦恼,影响人际关系外,还损害健康。而不听“是非”的好处就是耳根清净、心情舒畅。天道昭昭,须知报应不爽!北宋开国之初,南唐后主李煜举国来降,太祖赵匡胤善待了他,给了他应有的尊严。其实“尊严”看似无形,确是人类穷其一生最为奢侈的赠与,太祖知道人心之中的愁苦,得饶人处且饶人,所以他同样善待了后周皇族,然而继位不纯的太宗赵光义却没有这样的容人之量,他心中就有一个“信”,相信“斩草要除根”,于是他毒死了李煜,禁锢了后周皇族,以为这样没事了吗?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徽钦二帝,也是如李煜一般的才情,也是一般的举国投降,结果真的是报应不爽。唯一从牢笼中逃出的太宗后人赵构,虽然在江南再造大宋,但由于在战乱中受到惊吓,此生再无后代,无奈之下只得传位于太祖赵匡胤的后人,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最后南宋也没有逃过被灭亡的命运,在蒙古人的不断进攻中,最终在年宰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皇帝在崖山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同样雷同于赵匡胤篡位时,孤儿寡母的后周朝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做事但凡留一线,善意对待每一个人,不仅是自信强大的表现,更是为自己的将来留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6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