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支神十二生肖俑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14/6016.html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十二生肖的定义为:十二种用作纪年标志的动物,与纪年的十二地支相配属,多用以记录人的生年。这十二种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在中国古代常把这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结合用以纪年,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自古以来,十二生肖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美好愿望。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的崇拜与热爱,是古代人们寻求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一个契合点。人们希望能够像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一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界相依相成、生生不息。

唐彩绘生肖俑之马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的配属在先秦时即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配属,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禽牛;水禽羊也;……亥,水也,其禽泵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酉,鸡也;卯兔也。申,猴也。”《论衡·言毒》:“辰为龙,巳为蛇。”可见,最迟至东汉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定型化了,即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的配属已经和此后历代流传的十二生肖完全一致了。但直至南朝时沈炯作了一首《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爆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环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蠢官悠哉。”才开始有了“十二属”之称。

彩绘生肖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历代以来,十二生肖广泛流传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关十二生肖的历史文献记载也较为常见。例如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登涉》中,十二生肖动物都被描绘成人格化了的形象,并与十二地支逐一配合:“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辰日称雨师者,龙也。……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而南北朝时齐代永元年中就有一则用人的属相来讽刺政局的童谣:“野猪虽嘴噶,马子空阎渠。不知龙与虎,饮食江南墟。”当时的识者解释道:“东昏侯属猪……崔慧景属马……梁王属龙,萧颖宵属虎。"再如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母亲曾托人传书给他:“昔在武川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属兔、汝身属蛇。”这些文献记载说明当时用生肖来代替人的生年已经很普遍了。

十二生肖陶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俑,亦称“十二支神俑”,代表地支的十二种动物俑,作人身、鸟兽头。十二生肖俑在发现随葬陶俑的唐、宋墓葬中是最为常见的随葬品之一。此时期上至帝王下至庶民均可随葬十二生肖俑,但有着严格的丧葬制度,不同等级身份的各墓主人所随葬的十二生肖俑往往有严格的尺寸、大小等规格的限定。

  墓葬中随葬的十二生肖俑通常以整套形式出现,但也有墓葬出土单个生肖俑的情况。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最常见的作用是用来辟邪、保护墓主人安宁的;有些墓葬出土的单个生肖俑应该是代表墓主人的生肖属相的;而江苏金坛周璃墓出土了两个生肖俑,分别代表着其出生和死亡的生肖纪年。墓葬中出土十二生肖俑的质地最常见的为陶俑,同时许多墓葬中也出土有瓷质、石质、木质、铁质等质地的生肖俑。它们常按固定的方位放置于墓室四周或被置于墓室两侧的壁龛之中,也有个别被置于墓室之外的现象,不同属相的生肖俑往往代表着固定的不同方位。

  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十二生肖的起源应不晚于西周时期,到汉代时已形成了完整的十二生肖配属。而考古发现的众多汉墓中,大多数都出土有大量的鸡、狗、猪等动物俑。目前学术界多认为它们是家庭圈养的家禽、家畜动物,是墓主人生前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但其中是否有表示十二生肖俑意义的动物俑存在,笔者认为尚需我们进一步的论证或考古新材料的证实。从现有考古资料看,十二生肖俑在墓葬中作为随葬品的最初时期应是在南北朝时期。山东临淄北朝崔氏墓群中的10号墓,为北魏时期的墓葬,墓内出土有十二生肖俑。此时的生肖俑为独立的生肖动物形象被置于相配套的完台中。因该墓在早期遭到严重破坏,仅发现有虎、蛇、马、猴、犬及生肖已失的完台一件,这是有关十二生肖俑年代最早的实例。

隋代生肖俑

湖南湘阴隋墓出土

  到了隋代,两湖地区在墓葬中随葬十二生肖俑的现象就较为普遍了。从隋代至初唐时期,十二生肖俑的常见形象已演变为坐姿的兽首人身像。如湖南湘阴县隋大业六年墓两壁的十二个小完中出土了一套兽首人身生肖俑,着右衽大袖长袍,双手置于腹前,盘坐。武汉市东湖岳家嘴隋墓(隋大业年间)出土的十二辰俑,兽首人身,宽衣博带,拱手盘膝而坐。四川万县唐墓(永徽五年)出土的十二辰俑,皆兽首人身,跪坐于底板上,身穿方领宽袖袍,两手持圭拱于腹前。长沙黄土岭初唐墓出土兽首人身十二生肖俑,身穿宽边披胸服,大袖,两手向胸前作拱礼状,两膝就地盘坐。发现同时期出有同类十二生肖俑的墓葬还有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等。此时期墓葬中随葬十二生肖俑的现象多出现在两湖、四川等南方地区。

初唐生肖俑

湖南岳阳桃花山出土

  大致在唐高宗、武宗时期两湖地区已出现站立的兽首人身着宽袖大袍的十二生肖俑,并逐渐取代了坐姿俑。而在中原地区,大致到了盛唐时期,生肖俑在墓葬随葬品中才常见,且已不见坐姿俑了,大多变成了拱手站立的兽首人身文官俑立像。河南惬师出土唐开元二十六年(年)李景由墓的铁十二时俑,形制与陶俑相仿,兽首人身,着宽袖长袍,双手拱于胸前站立,无底座,是俑类中较少见的。西安韩森寨唐墓(天宝四年,年)出土的十二生肖俑为兽首人身立姿像,身着宽袖长袍,表涂红绿彩绘。五代十国时期,承袭唐代,在墓葬中仍然常发现有随葬十二生肖俑的现象。

  到了宋代,由于当时很多偶人明器皆用纸扎糊的原因,中原宋墓一反唐代用大量陶俑等明器随葬的习俗,仅有少数碗、罐之类。而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在这些地区的宋墓中仍为常见。此时期十二生肖俑像变成以人像为主,十二生肖像退居次要地位,仅以较小的生肖动物像点缀于人像的不同身体部位,并且其生肖动物所处的位置也存在着演变的规律。生肖动物像塑于人像的位置随年代的推移而不断地下移。此时期生肖像最初塑于人像的头冠上或嶙头之上,各生肖俑的区别主要在于头冠或幢头上所塑生肖动物形象的不同。其次生肖俑常表现为文吏俑双手捧不同生肖动物于胸前。前两种表现形式的生肖俑,其出土墓葬的相对年代都在北宋时期。当然,在少量的隋唐墓葬中也发现有生肖塑于头部或持于胸前的极少数生肖俑形象。但值得我们认真区别的是:隋唐时期的生肖动物个体较大,地位明显突出,而北宋时期的生肖动物形象个体较小,仅以点缀、附属的方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宋代生肖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以生肖动物直接塑于文吏俑的器座之侧用来作为其表现形式的。到了南宋晚期,生肖动物的形像消失,而仅是在文吏俑器座的底座侧部书写“子”、“丑”、“亥”等十二地支字样来表现十二生肖俑。自宋以后,尽管有些地区的元墓、明墓仍承袭宋墓的葬俗而随葬陶俑,但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在墓葬中随葬的现象却极为少见了。

唐彩绘生肖俑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从南北朝时期独立的生肖动物形态,到隋、初唐时期的坐姿俑,至唐代的站姿俑,而后演变成点缀于人像不同部位的生肖俑,最后生肖动物消失。众多的考古资料显示,在隋至唐初时期,十二生肖俑大量在南方的墓葬中作为随葬品出土,而在北方直至盛唐时期,十二生肖俑才在墓葬中多见。它表明了在墓葬中随葬十二生肖俑应是南方地区一种固有的葬俗,而后才传播至北方中原地区。这也充分说明了当时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影响的高度融合关系。

  十二生肖作为生者祈求平安、寓意永生的良好祝愿,即使仅限于墓葬中的随葬品方面,也远不止仅表现在十二生肖俑的随葬习俗上,同时在唐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墓志、铜镜、葬具等随葬品里,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刻于或绘于其上的十二生肖图像。十二生肖自其起源之时始便与古代的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学说、原始宗教等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伴随着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史,十二生肖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时至今日,十二生肖仍然影响着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十二生肖依然是浅显而深厚的民俗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转自网络

---------------------------------------------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

如果您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