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如果不允许农民养殖鸡鸭鹅,民生必定

说起当下的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是工程量最大,任务最艰巨,惠及民生最多的一个,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完成,让许多生活在贫困线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和温暖。

脱贫攻坚工作结束了,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怀还在继续,乡村振兴战略将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衔接,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的日子。

说起农村生活,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少、吃得安全是大众的共识,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卫生问题,农村的自然环境毋庸置疑,主要就是生活垃圾和一些生产垃圾。这其中最难管理的就是鸡鸭鹅这些家禽的粪便,因为这些垃圾会随着家禽的到处跑而产生。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之一。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一直都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鉴于家禽粪便难于清理的客观事实,有些专家建议不让农村散养家禽,关于这个观点,三农问题专家、教学科研工作者温铁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农民自己养点鸡鸭鹅都不允许了,这样是影响民生的。

农耕文化传统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加上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我国的农业一直都是支持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传统早已深深地根植在了每个农民和从农村走出来的人的血脉中。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农家饭;即便大型的超市和菜市场随处可见,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在有限的条件下重点自己喜欢的蔬菜,这些生活细节就是农耕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直白地体现。

勤劳简朴、自力更生,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农民也总喜欢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解决基本的生活需要。除了油盐酱醋这些生活必需品,自己吃的粮油蔬菜甚至是肉蛋,也都尽可能的自给自足。

在中国农村最常见的就是家门口有块小菜地,根据季节不同种着辣椒、白菜等蔬菜。而在自家院子里就散养上几只鸡鸭,便于平时吃个鸡蛋鸭蛋,每到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重要的客人,现宰一只鸡鸭,也是一种最高的礼遇。

中国的农民,走到哪里就能把菜园子开到哪里,网络上时常会有中国大爷大妈在外国开垦菜地的消息。其实,以当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来说,购买这些东西很方便,也不至于给经济造成担负,之所以还是喜欢自己种植蔬菜、养殖鸡鸭,与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幻文化积淀分不开。

所以当有人提出为了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禁止养殖家禽之后,很多农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贴合实际的想法,稍微了解农耕文化和农民生活的人都知道,这一举措不仅仅影响到环境,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养与不养的纠结

养点鸡鸭鹅到底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笔者可以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笔者的老家还有亲戚,老两口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在城市安家立业,老两口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执意要在老家生活。他们还依然保持着早年的生活习惯,家里养着鸡鸭和猫狗,狗看家、猫抓老鼠,养上几只鸡鸭,鸡蛋鸭蛋舍不得吃,攒下来给孙子孙女留着,每到逢年过节就杀鸡宰鸭的给一家人加餐。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不如意,自己的孩子在农村长大,尚且能接受现实,但孙子孙女从小在城市长大,看见满地的鸡鸭粪便就不愿意回来,即使是前面刚扫过也没有用,一不留神鸡鸭跑到屋子里,就连屋内也不能幸免。

养些鸡鸭一方面是农民的传统,就好像是他们生活的固定的一部分,并且农村的鸡鸭都是散养,不需要吃饲料等需要成本的食物,而产出的鸡蛋和鸭蛋则可以用来改善生活,鸡鸭养到了一定的时间,也可以吃肉。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减少了家庭的开支,长远来说,养鸡鸭鹅是关系到民生的。

但是像笔者所说的例子,在当下的农村十分常见。养还是不养,让很多农村老人陷入了一种不可理解的纠结中,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自己养的鸡鸭是再好不过的,而且千百年来几乎家家都是这么养的,怎么现在的城里人就觉得养鸡鸭很脏呢。

时间再回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尚不发达,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基本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如果提到改善生活的话,那就是自己养的鸡鸭鹅这些家禽了。

所以这些经历了岁月的老人看着院子里的鸡鸭,体会到的是一种丰衣足食的幸福感。如果鸡鸭鹅都不允许养了,农民就失去了很多的乐趣和幸福。

因时制宜的改进

笔者出生在农村,对农村生活最熟悉不过。在物质匮乏的童年,听见母鸡咯咯哒的声音,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候,因为可以有鸡蛋吃了。家里孩子多,小孩子还会争先恐后地跑到鸡窝里拿鸡蛋,拿着一枚带着温度的鸡蛋,那种幸福和快乐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

就是放在当下社会,很多农村人也依然喜欢养在家里养几只鸡鸭,并不是因为现在买不起鸡肉或者鸡蛋,而是千百年来融入中国农民骨血中的自给自足精神。更何况自己散养的鸡鸭肉质要比养殖场大规模饲养的肉质更好,土鸡也好,土鸡蛋也好价格也更贵一些。

专家说的散养鸡鸭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散养的鸡鸭随走随吃随拉,导致遍地的家禽粪便,而农村也没有专门的保洁员,普通的农民也没有随时清理家禽粪便的习惯,以至于在家禽聚集的地方导致粪便堆积影响环境,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气味也十分的难闻。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加快,不仅要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还要实现乡村环境宜人的目标,一些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都要逐一改变,比如旱厕改成水侧,土路变成硬化路,还有建设自来水工程等。

但是一刀切的政策也确实有些不合时宜,千百年来形成的农业传统和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变起来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

如何在不改变传统农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灵活性地制定政策,这才是最关键的。每一项事关农民的政策都不是消失,就像温铁军说的:农民自己养点鸡鸭鹅都不允许了,这样是影响民生的。

小结:

中国广袤的农村是很多人的根,故乡承载的思想和亲情是割不断的,而对乡土的回忆就是那片绿油油的菜园子、满院子的鸡鸭鹅,还有从烟囱中冒出的炊烟。农民一直都是质朴而又简单的,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多,只能靠自己的双手能解决的问题,都愿意自己去操持。

所以养鸡鸭鹅并不是表象上看到的那样,因为它承载的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是历来农民的固定生活组成部分,也是乡土乡亲的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