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天井天人合一的完美塑造

乾隆年间扬州耆宿、阮元的舅舅林苏门,在《邗江三百吟》第三卷“俗尚通行”中,有一首题为“青石板天井”的竹枝词:“来往原无井,当阶石板填。画时宫称亩,凿处地规天。大块平皆合,空青断总连。何人常露坐?风月两悠然。”

为了点明题目,作者在诗前写了小引:“天井用青石板铺之,较胜于用砖之生苔聚蚊矣。”

▲俯瞰汪氏小苑

天井,在扬州民居中常见,几乎家家有之,有的还不止一座。一户之中,天井两三座,很普通。在封闭的家居空间中,为了获得充分的日照与通风,先人总设法营造一块露天场所。

大户人家,占地宽阔,空间做得很大,被称为庭院。寻常百姓没这等幸运,宅基地逼仄,凑合弄一块地方,上见天,下接地。居民伫立在这方四面围合的狭隘地盘,仰望苍穹,宛如身处井底,所以给它一个形象化的称谓:天井。

古人的意识形态中,“天人合一”的概念根深蒂固。也就是说,人必须尊重自然界的万物,追求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建筑作为精神的物化载体,体现人类尊重土地、水源、阳光、空气……等自然物的观念。通过建筑形式,把抽象化的内心诉求转化为现实的人居环境,天井无疑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完美塑造。

天井不在乎大小,太大了,失去亲和力。“一颗印”式的民居院落,天井面积十来个平方,与居室的尺度相宜。无论大宅为几路几进,每座天井的尺度都这样,人处其间,不至于产生“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恐惧。

天井正面是堂屋,又称明堂,阳光普照,通风良好,是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所。冬天,朔风初起,将六扇或八扇木槅玻璃长窗装上,阻挡寒潮来袭。春夏时节,阴雨霏霏,天井承接天上来水,俗称“四水归堂”,不让“财富”白白流走。部分雨水贮存在大缸内,养鱼浇花。

有了钱不算数,还有精神追求,小池内养几尾金鱼,花坛中插几根石笋,石阶上置两盆花卉,天井景致布置得“宛如天成”。主人亲近自然,颐养天年,乐在其中。风箱巷蔚圃,娟秀的天井内,叠湖石为山,绕以青藤,颇具葱茏之气,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寻常百姓,没有这样悠闲,他们更看重实用价值。天井通常是操持家务、晾晒衣物,饲养家禽、副业生产、儿童嬉戏、休憩纳凉的场所。夏天,端一张餐桌放天井里,一天劳作之余,靠着小竹椅,美美咪一口陈酿,佐以花生米、咸鸭蛋之类的当令食品,快活似神仙。酒后余兴,四仰八叉躺在竹榻上,跟孩子们一边侃神鬼故事,一边“卧看牵牛织女星”。如此惬意的生活情景,能说不“悠然”?冬天,老人们坐在长窗前晒太阳,唠不完的陈芝麻烂谷子,絮絮叨叨,无休无止。太阳从东到西,老人的背影好像日晷,随着光线变化,缓慢移动,直到太阳从西山墙落下,老人才慢腾腾站起身来,头脑中还回味着太阳抚慰的幸福时光。

逢年过节,天井更热闹,过年放鞭炮接财神、中秋祭月亮祈团圆,都在天井中进行。人们认为,天井里做的事,老天爷听得到、看得见,天井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窗口……日子一天天过去,不变的是天井里的生活,老宅因有了天井而悠远绵长生机盎然,天井因依偎在老宅怀抱而意犹未尽千古流芳。

让我们回头再仔细看看天井吧!正如林老夫子所说,扬州民居的天井,较少用砖铺设,扬州湿润多雨,被雨水淋湿的砖面容易滋生青苔,行走上面,难免滑倒跌跤;砖缝中,还暗藏蚊子,仅此两大弊端,足以使扬州人弃之不用。

青石板则别是模样,不吸水,大雨过后,很快干透,行走如常。青石板坦荡如砥,铺设地墁,明净素洁。被讥为“一亩宫”的寒儒之家,天井地面也尽量用青石铺就,哪怕找些价格便宜的碎块,拼成艺术化的冰裂纹,也是好的。

有钱人家财大气粗,天井用材考究。黄氏个园,天井石阶采用上等石料,又宽又长,非比寻常。扬州不出石材,盐商不惜花巨资从外地运来,单是运输成本,就很可观。在没有机械运输、起重设备的年代,运送安装超重的石料,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断难实现。

吴道台宅邸的天井,全用大块暗红色花岗石铺设,奢华的背后,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展示。大盐商汪鲁门宅内,天井不一般,连落水口、通风口的石板都精雕细刻,一只羊羔,寓意“三阳开泰”;一朵睡莲,表示“早生贵子”,图案栩栩如生,灵动活泼。

天井虽小,内涵丰富,不是一篇短文所能道尽。

概括来说,扬州民居因有了天井,“天人合一”的理念得以完美塑造,孜孜以求的家庭凝聚力,升华到一个理想的境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