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畲族民俗,这座挖掘不尽的文化宝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zherpaint.com/m/我从没有到过福建,更没有到过茶乡霞蒲,早些年初春,我应邀参加德仁君《龙之吟——中华历史之歌》一书的编撰工作,从查获的资料中,我对畲族并不陌生,对畲族还是有一些了解。特别令我庆幸的是,我这几年涉足民俗的收集整理工作,没少接触少数民族的事,我十分愿意把所知道的畲族兄弟的民俗文化分享给大家。#畲族#畲族历史追溯源祖宗本是盘瓠种畲族是中华民族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诩为“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据传,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后裔,多分布在福建的福安、浙江的景宁和广东、江西、安徽一带,多数与汉族杂居。“畲”字由来已久,早在《诗》《易》等经书中就已出现。“畲”字读音有二,一曰“余”,指刚开垦的田;二曰“奢”,指为刀耕火种。“畲”字衍化为族称,始于南宋时期,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确定,“畲族”为法定的族称。追根求源,畲族人的祖宗是谁?据传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盘瓠有关。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高辛国国王高辛有一个女儿叫辛女,为了排遣在宫中生活的寂寞,她每天与一只狗做伴。这只狗就叫盘瓠。他们朝夕相处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与当下养宠物狗的人相论,并不难理解。时逢高辛国和犬戎国打仗,高辛国派出很多将士前去应战,但都有去无回。于是高辛王告示全国:谁把犬戎吴将军的头取下,许女为其妻。但鉴于吴将军的厉害,没人敢去。后来这只叫盘瓠的狗去了,它衔着吴将军的头回来。可是人狗又怎能通婚?高辛王的内心非常矛盾。这时候辛女出来劝说父王,作为一国之君,应当言必信,即使是狗,也没关系,她愿意嫁给这只狗。盘瓠驮着辛女远走他乡。他们跋山涉水,终于来到沅水中游。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就安居下来,住到了绝峰对面的岩洞里。据说盘瓠平常身上披着一个色彩斑斓的腰围,春夏秋冬从不离身。他只在夜间解开,解开时,就是人形,围上时,就是狗形。盘瓠和辛女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的日子。据说他们生下六个儿子,自相配偶,子孙繁衍生息。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沅水》曰:“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其母白帝,赐以名山,其后滋蔓,车曰蛮夷,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说狗是畲族的祖宗你信吗?我不信,那么高辛国王又是怎么来的呢?打死也不信。就是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也不信人与狗交配能生出人来。这只是个神话传说而已,就像满族的爱新觉罗氏造的神话说,他们的始祖是天上的神女,是喜鹊从嘴里吐出一粒红果落在神女嘴里而怀孕,后来生一男孩,姓爱新觉罗,名曰布库里雍顺。还有裕固族称狼为“黑胡子舅舅”,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白唇鹿与狼交配而生一样,这都是神话传说。畲族农历三月三踏青对歌乌米饭清明佳节三月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它是和清明的祭祖,扫墓相联,有的地方又称“踏青节”。而在畲族,他们却又赋予了其它内容和风俗,这就是他们既祭祖扫墓,又踏青对歌,还要吃一种“乌米饭”。说到吃“乌米饭”,不光是在畲族有这种风俗,而在江南的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而更多的则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吃。乌米饭的制做是用糯米,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来煮汤,然后用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饭煮出来后,油黑清香,美味可口,不仅增加食欲,而且可以祛风解毒,防止蚊虫的叮咬。至于为什么要吃“乌米饭”,在江南和少数民族中有两种版本:一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财主的老婆为人刻薄狠毒,不仅对乡邻多行不义。且食用家禽、家畜和海物,都极尽残酷。说她吃猪肉,先是把一头活生生的猪,关在密闭的房间内,房间的地板是铁板铺成,下面用火烧,猪的脚底烫得站不住,就只能拼命奔跑,一直跑到精疲力竭倒下,才命家奴把猪臀部的肉割下,因为这时的猪,血液都凝聚在臀部,肉味嫩而鲜美。还有,她吃鱼的方法也别出心裁,她是把活的大鱼颠倒吊着,下面一铁锅中放着烧得滚开的油,然后,敲开鱼的头,让鱼脑子滴落到油锅里,炸熟后蘸着调料吃......由于她生前作恶太多,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没有饭吃。可她却有一个儿子名叫木莲,非常孝顺,就为母亲送去饭菜,但是饭菜没到他母亲口边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送到十八次地狱,要经过十八道关卡,所有守关卡的小鬼把饭菜都吃光了。急得木莲在路上嚎啕大哭,哭声惊动了附近的山神,山神问明缘由,感动于木莲的一片孝心,就指着山上的一种叫“乌米饭”树,说把它的嫩芽摘下煮水,教他制作乌米饭的方法,木莲立即照办如法炮制。第二天早晨,木莲把煮熟的乌米饭送到母亲蹲狱的地方,途中所有守关卡的小鬼见了这黑不溜秋的东西谁也不敢冒险吃,因此,木莲母亲才得以享受这人间美餐。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后人为了纪念木莲的孝心,传承中国的孝道文化,在这一天家家都食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乌米饭,一直沿袭至今。而另一种说法就是畲族的民间传说。在畲族,他们公认“三月三”是谷米的生日,在这一天吃“乌米饭”是为了给谷米庆祝生日。在这里也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呢。说是在远古的一年三月三,由于年前遭受虫灾,粮食欠收,畲族人民几乎到了家家断粮的境地。这眼看着春种开始了,畲民们就结伙向山主去借粮种。山主不但不借,反而放出恶狗把畲民们咬伤。这时,有一个叫蓝天风的畲民小伙子站了出来,他和几个伙伴谋划,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打死了恶狗,破门撬锁,把一袋袋的谷种分给畲民,畲民们趁夜间没人干扰,连夜把种子下到地里。当山主发现粮仓被盗抢,就带着家丁,冲进寨子,向畲民大打出手。为了使畲民免遭涂炭。蓝天风挺身而出,把事情全揽在自己身上。这一天,正好是三月三日。蓝天风被山主关进地牢,不给饭吃,要将他活活饿死。消息传出,畲族的父老乡亲都纷纷前来探监。他们把播种剩下的粮食做成饭团,送进牢里。可这些饭团蓝天风一口也没吃到,倒是被看监的歪嘴子全吃了。这事被畲乡最美歌手钟秀姑娘知道了,就想了一个办法来对付歪嘴。她采来乌饭树的叶子煮汤,把饭团做好放在竹篓下面,上面放一个口袋,里面放了一些毒蚂蚁,送饭来了。歪嘴见是美女来送饭了,不怀好意地要检查一番。当他把手伸进口袋里,里面的毒蚂蚁遭到袭扰,都爬到歪嘴的手上,奋力噬咬。最终歪嘴被毒蚂蚁噬咬中毒而死。从此以后,畲家人就从山上采来乌饭树叶做成饭,这些饭从外表看,就像一些抱团的毒蚂蚁一样,看监的狱卒们鉴于歪嘴的下场,也不敢造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后来,蓝天风在狱中坚持了三年,他不但没被饿死,反而伤口愈合,身体越来越好,最后被起义军救出并被推举为义军首领。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畲家乌米饭来之不易,就把“三月三”定为谷米的生日。因为乌米饭是由白花花的糯米经乌饭树的叶汁蒸煮成乌黑发亮的外表,所以畲家人也喜欢用深蓝色做为衣服的底色,把自己打扮的花花绿绿,成就了现代具有畲家人特点的穿戴打扮了。畲族人间游山节观景对歌结伴侣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中,六月六是兔子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要蒸兔糕子,来庆祝兔子的生日。而在畲族的传统民俗节日中,他们在六月也有一个节日,叫“游山节”。不过,他们不是在六月六,而是在六月初一这一天。这个节日在福安、寿宁、周宁最为盛行。每年六月初一这一天,人们就会连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登白云山,观日出,赏佛光,寻古迹,找伴侣。白云山是闽东第一山,主峰海拔为米,有牧草区多亩,草质良好,素有“天然牧场”之称。这里山顶常年积雪,站在山顶,可腑城乡山河风光。山上有庵,庵有两池,池中有莲花如玉,其莲中午开花浮于水面,过午便沉下水面,曰“午时莲”。清晨,你来到白云山上,就会看到启明星闪烁在蓝天之上,下面的山、林、寨、路都隐没在白茫茫的晨雾里,可谓进入山朦朦,水朦朦的人间仙景。随着妙嫚般的烟云在山涧中轻盈飘舞,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雾,哪里是山,哪里是谷,好似山在飘浮,云在寻路。此时,六月的炎热,爬山的疲劳,全被抛到脑后,你会觉得凉风习习,暑气全消,轻松愉快。傍晚,人们经过半夜的奔波和一天的爬山观景,坚强的畲乡人民并不觉得累,他们会自觉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路径,随队进入山腰中的村寨去做客,寻找各自的对象,对情歌,定情侣。每当这个时候,东道主是男方,情窦初开的姑娘们就成了客人。对歌时,有讲究,要男女各坐一旁,经纬分明,男的手托腮帮,歪头对着女方,先唱“迎客歌”,女的要表现出盛情难却,矜持地低下头,腼腆地唱“行路歌”。男唱:阿妹来到我郎家,我郎看见笑哈哈。左手接过妹包袱,右手端凳又泡茶。女唱:采到郎寮过个潭,茶叶与水真有缘。郎是青山嫩茶颖,妹是龙井水来香。男人轻轻唱,女人慢慢和,速度缓慢,格调平和,内容含蓄,情意绵绵。他们唱罢客套歌,又唱警世歌、纪史歌……他们用山歌来唱族史,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用山歌来教人发扬光荣传统,劳动致富,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民族风尚,是值得中华民族宏扬光大的民族风俗。畲族民间请神节九月十五看大戏在畲乡,他们还有一个民俗节日——请神节。这就是每年的九月十五这天,罗源县福湖一带,畲民们都要在村头搭建戏台,欢天喜地的到大王庙神龛中请三位神仙回家看戏。那么,他们为什么只请三位大神而不请别的神仙呢?三位大神都是谁?为什么偏要在九月十五这天呢?说来,还真有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呢。那还是在远古时期,在罗源福湖村的岱江中游有一个叫沉岩的地方,这里有三道鬼门关:上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江中心矗立着一块高百丈宽十丈的大礁石,江水流到这里就掀起滔天巨浪,当地都叫这儿是“神仙愁”,意思是说神仙也打怵这个地方。在沉岩中游,江底则有许多罅洞,它呲出的水在江面形成一个个旋涡,船行至此,被困在这里几天都出不去。到了沉岩的下游,却又浓雾重重,白茫茫一片,乌烟瘴气,日射不进,风吹不散,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这三道鬼门关给畲乡人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据传,当时生活在畲山村有高家三兄弟,老大叫高信,老二叫高德,老三叫高禄。这三兄弟从小聪明伶俐,学什么会什么。据说他们兄弟曾跟神仙学习石匠手艺,在神仙的真传下,老大高信雕出的牛会耕地,老二高德凿出的狗会打猎,老三刻出的鸡能报晓。这三兄弟看到沉岩给畲乡人民带来的不便,便合计着要为畲民们排忧解难。他们知道木船和竹排是过不了三道关口的,于是便选来三块巨石,雕凿出三条石船。老大的船像只楻,老二的船像只缸,老三的船像个锅。九月十五这天,兄弟三人准备好工具和干粮,驾驶着各自的船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第一关,兄弟三人跳上大礁石,同心协力,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巨大的礁石清除。正当他们把碎石装满三只石船,准备去第二道关口填补旋涡时,突然来了一巨大的恶浪,朝着大哥的船扑来,只听一声巨响,大哥和他的船刹时变成了碎石,沉到了江底。兄弟俩含着悲痛,继续驾船向第二道关口行进。当他们来到旋涡地带,兄弟俩不顾疲劳,用船上带来的碎石填补着罅洞。十天过去了,半月过去了,他们终于把一个个罅洞填平,一个个旋涡消失。正当他们驾船向最后一个关口行进时,却发现还有一个罅洞没有被填平,此时,他们带来的碎石已用完,怎么办?他们想到了哥哥,要是哥哥的船在,船上的碎石就够了。可惜哥哥不在了。怎么办,罅洞的水咕咚咕咚往外呲,江面一个大旋涡不停地转。怎么办?此时,老二高德当机立断,举起手中的铁锤,把自己的石船船底凿穿,石船和高德随着旋涡的转动,沉到江底,严严实实地压到了最后一个罅洞上,旋涡没有了,二哥高德也不见了。老三高禄心中悲痛不已。剩下最后一道关口了,是进还是退?进,孤身一人,能解决问题吗?不进,能对得起两位哥哥吗?为了完成三兄弟的初心意愿,老三选择了继续前进。当老三来到下游时,这里已被烟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出海的通路。高禄心想,要是在这儿竖起一座灯塔,不就能给来往的船只出行指明方向吗?可建一座灯塔需要石料啊,在这茫茫的江面,上哪儿去找这么多石头啊,他心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石船改造成灯塔。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石船竖立起来,千锤万凿,最后终于凿出一座灯塔。老三因没有船回家,最后还是被江水吞没了……高家三兄弟为了畲乡人民出江难的问题而壮烈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三兄弟的功劳,当地畲乡居民便在村头建起了一座“大王庙”,用来供奉高家三兄弟,并把九月十五这一天定为“请神节”。每到这一天,畲想的男女老少,都要来到庙前祭祀,邀请三兄弟“重返”人间来“看戏”,以表达畲乡人民的敬仰之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每听到这些爱我中华的歌词,我就想到我们的大中华,想到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想到中国的伟大。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爱大中华,更爱少数民族粗犷彪悍,朴实勤劳、果断勇敢、善良热情的性格和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的民风民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她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富矿,等待我们去开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的这些畲族民间传说,全是靠资料和道听途说而来,我写出来的是纸上畲族的民间文化和习俗,行笔旨在“窥一斑而见全豹”,挂一漏万。要想真正了解畲族人民的真面貌,还真需要到实地去亲眼看一看。我期待能亲身到畲乡走一走看一看的那一天!
上一篇文章: 养鸡好还是养鸭好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