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故事晒百物牛年用牛劲让百姓过上牛

「本文来源:天眼新闻百家号」9月天朗气清,平常清晨7点,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麻山镇卡法村卡法组村民陆昌远已经在牛圈里忙活起来。利民生态养殖合作社饲养了头黄牛,作为合作社负责人,陆昌远一早就要给小牛犊拌饲料、收拾牛舍。一进卡法村,就能听到“哞哞”的牛叫声。虽还未到农忙时,可是卡法村的村民却一点儿也不得闲。每天除了按点放牛去山坡上吃草、收拾牛舍,照看小牛犊,还得合计着小牛犊长到多大能卖,打听着啥时候行情好、能卖上好价格。浙江等省外消费者称望谟这种放养的小黄牛为“跑山牛”。望谟县山清水秀,南盘江和北盘江交汇于此,红水河穿境而过;这里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67%,到处是天然牧草。别看小黄牛身躯小,才一米多高,但浓缩的都是精华。皮薄肉嫩,香味纯正。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望谟小黄牛独有的品质。但是“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小黄牛,之前也遇到了“烦心事”,因为它们生活在地处偏远的贫困县,它们的主人常常为养殖技术和销路而发愁。麻山镇卡法村党支部书记陆昌远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是传统养牛,还不懂得养殖技术,大家都靠运气,一家养殖最多的也只有六七头。”陆昌远深有体会地回忆道,“以前如果养殖的牛死了,就叫亲戚们解剖后在当地低价卖走,根本没有想到提前防疫。”但走上养殖这条路后,陆昌远初期由于防疫和管理没有把好关,市场不好找,赔了好几万元。直到年,被推荐参加由国务院扶贫办在福建泉州海洋学院举办的村干部和致富能手培训班——“蓉中班”后,陆昌远的境遇才有了改变。陆昌远为了带动村民通过黄牛养殖发家致富,年,他用个人资金成立了合作社,推进新技术、新品种,为合作社成员提供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保证黄牛的健康和品质。黄牛产业也逐渐成为卡法村又一项带领农民致富的产业。目前,麻山镇卡法村卡法组利民生态养殖合作社养殖黄牛头,受益农户11户。全村共有黄牛养殖合作社4个,养殖有多头黄牛。“今年合作社已销售黄牛11头,还有24头准备销售。我们养殖黄牛的价格很好,每斤毛重在17元以上。”陆昌远底气十足地说:“政策越来越好,农户养牛技术、销路、防疫都不用操心,育牛犊、盖牛圈、建粪池还都有补贴。我争取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近年来,望谟县立足县情实际,抓好产业选择。积极引进企业到望谟县发展养牛。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为发展养殖奠定技术基础;抢抓中央、省、州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金融信贷等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发展。望谟县还成立专业的技术指导组,定期邀请省农科院、等技术专家以“包乡镇、包片区”等方式定期到养殖场会诊、作技术指导工作。与保险公司对接完善家禽购买保险,强化技术指导,提升产品质量。今年以来,望谟县实现牛出栏2.5万余头,全县年第二季度牛存栏11.1万余头。“牛产业发展规模、品质逐步提升,已成为全县贫困群众富民增收的渠道之一。过去家里养牛,都是房前屋后养,粗放式管理。现在村里统一规划土地,建集中养殖小区,不仅环境好了,规模也越来越大。”望着牛舍里膘肥体壮的35头牛,望谟县边饶镇播东村杨兴杰高兴地说。望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岑志福设计陈豪编辑程星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2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