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复习篇目2部编版小学五六年级文言文

《古人谈读书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勤勉而又喜欢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敏而好学:敏,勤勉。好,喜好。

知之为知之:为,是。

是知也:是,这。

默而识之:识,记住。

诲人不倦:诲,教诲。

通假字:

是知也(同“智”,智慧)

学而不厌(同“餍”,满足)

词类活用:不耻下问(以……为耻)

判断句:是知也

《古人谈读书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里(这里指的是书本),那么眼睛就不会看得很仔细,心、眼既然不专注统一,却只是随意诵读,那么绝对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不会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紧急。心既然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余尝谓:谓,说

漫浪诵读:漫浪,随意。

心到最急:急,迫切、紧急。

眼口岂不到乎:岂,难道。乎,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古人谈读书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那么(自己)绝对不甘心为下等(人);有见识就知道学问是没有止境的,不敢因为一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就绝对没有干不成的事。这三个(即指“有志、有识、有恒”)缺一不可。

盖士人读书:盖,句首发语词,不译。士人,读书人。

第三要有恒:恒,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断,绝对、一定。

不敢以一得自足:以,因为。

如河伯之观海: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井蛙之窥天”同。

古今异义: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下等、劣等)

《自相矛盾》

本文选自《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对事物没有不能刺破的。”有的人说:“(如果)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了。不可以刺穿的盾和没有什么不能刺穿的矛(即“能刺破所有东西的矛”),不可能(在)同一个世界站立(即“不可能共同存在”)。

楚人

有鬻盾与矛者:鬻,卖。

誉之曰:誉,称赞、赞美。

物莫能陷也:莫,没有什么。陷,刺破。

何如:怎么样。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定语后置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杨氏之子》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杨氏的儿子九岁,十分聪明。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于是就唤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来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随着声音回答(即“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乃呼儿出:乃,于是、就。

为设果:设,摆放、摆设。设果,摆放水果,可以引申为端来水果。

孔指以示儿曰:示,给……看。

儿应声答曰:应,相应、随着。应声,随着声音。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通假字:甚聪惠(同“慧”,聪明)

判断句: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鼓琴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鼓,弹。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志在高山(即“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呀,高峻的样子,就像大山一样(即“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呀,就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志在太山: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善哉乎鼓琴:善,好。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巍巍乎若太山:巍巍,高大的样子。乎,形容词词尾。若,像。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汤汤乎若流水: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词类活用:伯牙破琴绝弦(使……破/断,即“摔破”“折断”)主谓倒装:善哉乎鼓琴——鼓琴善哉乎书戴嵩画牛作者为宋代的苏轼。全文短小精悍,暗讽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蜀中有个姓杜的隐士,喜爱书画,珍藏的宝贝用百来计算。有一卷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把(它)随着自己(即“经常把它带在身边”)。蜀中有杜处士: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所宝以百数:以,用。数,计算。有戴嵩《牛》一轴:轴,卷轴。词类活用:锦囊玉轴(名词作动词,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一天晒书画,有一个牧童看到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条腿中间(即“尾巴夹在两条腿中间”),现在却摇着尾巴而斗,画错了。”隐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问种田的奴仆,织布应当问织布的婢女。”(这)是不可改变的。一日曝书画:曝,晒。拊掌大笑:拊掌,拍手。尾搐入两股间:搐,抽缩。股,大腿。今乃掉尾而斗:乃,却。掉,摆动,摇。谬矣:谬,错误。词类活用:处士笑而然之(意动用法,认为……对的)判断句:此画斗牛也/不可改也两小儿辩日本文选自《列子》,题目为后人所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天,孔子向东游览,看见两个孩子在争论,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开始升起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开始升起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感觉)很寒冷,到了那正午却像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不是因为近的热而远的凉(即“距离近感觉热,距离远感觉凉”)吗?”孔子不能裁决。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您有很多智慧呢?”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始,开始。去,距、距离。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到了。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因为。乎,句末语气词。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寒冷。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孰为汝多知乎:孰,谁。汝,你。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学弈本文选自《孟子》,题目为后人所加。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国的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鸿鹄将要飞到,想要拉开弓箭射下它。虽然与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那个人好。因为是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下棋。秋,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全部、整个。通国,全国。其一人专心致志:其,其中。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大雁一类的鸟。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引、拉。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虽与之俱学: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弗若之矣: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为,因为。非然也:然,这样。通假字:为是其智弗若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判断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