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很落后从12到15世纪,它曾是非
现在的津巴布韦因为地处非洲,本身的经济水平就不高,再加上后来通货膨胀的原因导致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年前这里曾有过一个强大的王国,但因为历史并没有记录这个王国,后来这片地区的定居者给予它“大津巴布韦”的名字,即石屋的意思。
如果说在非洲能拿得出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建筑,那么大津巴布韦就是其中之一,灰色的花岗岩勾勒出这座非洲首都的轮廓,也给了它“石屋”的名字。地处赤道以南英里,在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高原的边缘,曾经这里是一个极度繁华地方。
但在19世纪,欧洲殖民者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已经被毁坏,但即便如此,这些外来人还是被遗留下来了城市结构震撼。它的修建归功于腓尼基人、埃及人和印度人,令人诧异的是,这座城市的修建有多个来自不同民族的人,唯独没有非洲人。或许是因为古代有个传说:非洲南部的黄金出产地区是俄婓—所罗门王船队的目的地。
大津巴布韦—国王与城堡
黄金是大创建津巴布韦的因素之一,另外原因是,商人们带着叙利亚的玻璃器皿,波斯和中国的碗、珠子、瓷器等在岸边等待。阿拉伯的单桅三角帆船乘着季风前来,上面装满了各种货物,包括从印度运来的色彩鲜艳的布料,几个世纪以来,这些货物对非洲内陆人而言,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也正因为如此,大津巴布韦被其他民族不断的占据长达年,在这段时期的大多数时间里,它控制着与索法拉的黄金贸易。统治者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他们穿着进口的丝绸制成的衣服,戴着硬布长披肩,这些披肩是用赞比西河流域种植的棉花织就的。当百姓们见到国王后就会匍匐在地上,向前趴下,当他们讲话时要拍手,但绝不能注视国王。
国王拥有神力,按照他的期望,他可以有一大群妻子,或许是个,并且国王还是全国所有牲畜的监管人,普通人要向国王进贡牲畜,作为对王室的资助。动物按照国王命令被宰杀,然后提供给民众。
从12到15世纪的这段时间里,大津巴布韦一直是非洲南部最强大的一个都城,而使大津巴布韦变得强大的原因是稳定先进的技术,计划和完成大规模建筑工程的能力。
不用灰泥,建筑用砖就可以固定在一起,随着技术的进步,墙壁开始被画上各种图案以表示文明,最流行的一种V字形图案,是繁殖力的象征。
大津巴布韦最初是一座建立于花岗岩卵石堆中的卫城,位于一座小山的山顶,那里可以从各个地方俯瞰乡村。这座卫城建有塔楼和角楼,实际上就是一座宫殿,国王的臣民们直到国王可以从上面观察他们,他们在晚上可以看见宫殿中的亮光。通往宫殿的路十分陡峭,想要爬上去很费精力,而在皇宫入口有武士把守。
在宫殿下方的山谷有着许多围场,很可能是被国王的妻妾或有权势的官员圈占,在这些围场中,墙的高度最高可以到人身高的6倍,并且从围场nbu的楼面有排水沟通往外面。为了建造这些围场,数百万块花岗岩被切割后送到这里。在围场里面有按照典型的非洲风格建造的圆形茅草房,这些房子的墙是用一种像水泥一样的泥土建造的,这种土来自于蚁穴。聚集在围场周边的小屋是低等的百姓、奴隶,以及突袭周边国家俘虏的战俘的住所。这座都城的人口最高增长到2万人。
当然,津巴布韦的黄金贸易在整个非洲引起了连锁反应。象牙、干盐、铁制武器和其他工具压着各种渠道,从一个市场被运到下一个市场,直到在人口更加稠密的地区获得最大的交易价值。就连在英里之外的赞比西河流域的北部,被人遗忘了多年的铜矿也再次运作了起来。
大津巴布韦的国王带领着一群被称作卡兰加人的好战民族,与周边穷苦定居点的首领们一起控制着和法国一样大的领地。他们在领地范围一直扩展到今天的博茨瓦纳和莫桑比克,再到今天的南非境内。而花岗岩废墟就是他们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
科技、宗教与艺术
大津巴布韦的发展跟同一时期的西非城市国家分隔开来,尼日尔河河畔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帝国重复着崛起衰落,就好像是发生在另一个大陆上的事情,与他们无关。这些西非的帝国离北边赤道的距离与大津巴布韦离南边赤道的距离差不多,而将近0英里几乎无法穿越的热带雨林,将它们隔开。在非洲中部的内海边,尼罗河从鲁文佐里山东侧发源,使其文化与大津巴布韦更为接近,但由于他们的建筑采用木材和茅草,在几个世纪后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没有了。
然而,有一个清晰可见的资料是,在大湖地区以南多英里的地方,铁的开采和熔炼是当地经济的核心。大津巴布韦因为黄金而变得富有,在高原上有0多座小金矿,但是铁却统治着平常人的生活。尽管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是先从冶炼铜开始的,再经过多个世纪后才掌握了冶铁和硬化铁的技术,但非洲却直接跳出了石器时代。
大津巴布韦冶炼设备之一
这种新的能力带来了文明的提升,因为铁制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和狩猎的方式,人们可以用铁斧砍树,用铁锄开垦荒地,得到更多的粮食。
在大津巴布韦,冶炼工人忙个不停,他们不是在制作铁制工具和矛,就是在忙着为首都铸造独特的H型铜锭,因为它是一种货币。那时候的熔炉被认为和魔力相关,人们相信如果金属不够纯净,那些不安宁的灵魂就会在熔炉中活跃起来,人们必须举行某些仪式,来安定这些灵魂。国王和谋臣们,在卫城神殿里面主持这些宗教仪式,而国王的姐姐在仪式中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她与国王一样都是被认为可以和祖先直接交流的人。
在大津巴布韦,神殿上镶嵌着用绿皂石雕刻着半鸟半兽神秘生物,并整齐地点缀着珠子。因为每块皂石都不同,所以他们代表着先王们的灵魂,这些神秘生物是雕刻在环绕神殿的高大的整块石料上的。比如在一只鸟的下面是一只鳄鱼,它正在朝柱子上方爬行。这些鸟喙与鹰的类似。在卡兰加人的信仰中,鹰是天神与大地之间的信使。
这些宗教仪式的其他艺术遗迹是扭曲的男人和女人的雕像,它们从英里之外皂石制作成。这些石头也被用来制成直径20英寸的圆碗,在这些碗的侧面装饰着象形文字式样的动物图案,比如斑马、狒狒和狗。
大津巴布韦的工匠制作石器的技术和他们用金和铜制作装饰品的技巧,主要来自于传统和陶器模制工艺。但可惜的是,因为木制工艺品年代久远加上非洲炎热潮湿的气候无法遗存,但在南非德拉肯斯山脉边缘发现的陶器雕塑,却能够证明非洲南部艺术传统的深度。
一组精巧浇铸的陶制面具,被称作“莱登伯格头”,其大小刚好能将整个头遮住,这个面具大概制作于年前。其中最大的一个有15英寸高,并且上面还留有绘制的装饰痕迹。这些面具具体可以追溯到大津巴布韦文明成熟的至少7个世纪,它们可以很好的展现出当时艺术传统的美感。
在大津巴布韦所有的石制建筑中,有一个锥形的塔楼最为让人迷惑。它以花岗石块料建造的,中央有个碎石堆,里面没有藏着宝贝,也不是用来守卫皇家墓葬的。对现在的人来说这看起来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但我们回顾古人的思想,这个碎石堆应该不会毫无理由被这样摆放,显然有其一定的道理。
在这座都城最鼎盛的时期的人们看来,它一定隐藏着那时候的人都明白的信息。也许,它是当时的一个谷仓,目的是向百姓保证,国王不会让他们挨饿。据传说,这个围场的周长超过英尺,它是为王后建造的,锥形塔楼就在中间,所以它也可能有另一种象征意义,即代表着王室血统的生殖力。因为这个围场的两个入口处就表示有代表男性和女性的特征物:一个号角,一个凹槽。
卫城下面的密集小屋居住着专门为国王服务的奴仆们,他们看似国王身边的人,但生活水平跟其他村庄没有什么两样。女人们也要从附近的河水中打水,搜集柴火,做饭;孩子照看山羊和各种家禽;男人则打猎、放牧已经随时为国王而战。
古人的生活在精神方面被迷信统治,当雨季没有按时来临时,人们只能在神殿供奉牺牲进行祭祀,就算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大地之主”,他们也要让神得到满足。如果供奉的牺牲还是没有降雨,他们就会咨询女性通灵人。
国家强大,却没有自己的文字
从一些零碎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大津巴布韦的统治者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几百年来,这些国王让他的臣民控制在城市国家中心的周围,他们吃穿百姓,遇到战争让百姓卖命,即便是祭祀也要牺牲百姓。但让后世学者可惜的是,他们虽然有了自己的文明,却没有掌握记录的能力,也没有因黄金贸易与印度洋文明接触,从他们那里学到书写的能力。
多年来,无数的商队前往非洲沿海地区,那里的首领会看到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账目,而外国使者也会进入内陆地区旅行,并随身带着书信呈交给国王。大津巴布韦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任何地区,都更有机会接触到文字,但他们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
相反的,坚守非洲农村生活的口传文化使它变得愚笨,但统治者需要向边缘农村传递消息或者命令的时候,他会选择一个值得自己相信的人去传话。在漫长的旅途中,送传话者会在一根绳子上打个结,以此来记录他走了多少天。在回程时,他会保存好这根绳子,用来以后参考,他们会使用各种计算方法,在做贸易记录时他们用绳索系好成困的木棒或用刻痕做标记,但唯独还是没有学会文字书写的技巧。
对于没有文字相辅的宗教仪式也很简单,没有博学的神职人员致力于制定精确的仪式形式,以及他们必须要执行仪式的日期。每个太阴月都被分成3个星期,每个星期有9到10天。而法律的制定也不以文字章程为依据,而是依赖社会习俗对各种迹象的解释来惩罚那些犯了罪的人。总之,祖先的灵魂已经渗透到生活各方面: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是无法分割的,生活如同季节一样周而复始。
文明无法在只建立在不断变化的沙丘上,即便他们因为黄金贸易而变得富有,但富裕的生活依旧没有让大津巴布韦的社会有更高的提升。在10世纪马苏第发现,非洲南部畜群所代表的的财富是最重要的,而国王拥有统治全国畜群的权力,就是管理自己的臣民一样。因此,在某个时间,国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大津巴布韦就被国王遗弃了,他带着畜群和臣民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因为没有文字的记录,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国家遭遇了什么困难。
大津巴布韦的丧钟
这口没落的丧钟为什么敲响,没人知道。因为没人任何的文字记载,后世的学者只能依靠残存的遗迹推测,或许是一场统治者之间因为继承权的冲突,也或许是长期干旱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还有可能是因为与别的部落冲突等原因。
在近4个世纪之后,人们说曾经下令放弃大津巴布韦的国王叫恩雅茲姆巴.穆托塔。他带领臣民向北迁徙,来到赞比西河与高原金矿附近见了穆塔帕帝国,之后被翻译为莫诺莫塔帕帝国。这个帝国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一直是非洲内陆的强大国家之一。
看即便是这样,莫诺莫塔帕帝国从没有过大津巴布韦那样强大,后者斑驳的灰色岩石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而大津巴布韦国王的迁徙也只是世人的流传,没有证据可以提供。
卫城与围场的繁荣也是只是一种偶然反应,大津巴布韦可以看成是一种独特的非洲文明未完成的序幕,这个国家的卡兰加人原本是可以学会自己的语音和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成熟的国家。但可惜最后他们还是没有掌握这个技能,而国家也随之没落。
历史不会因为他们的过错而停下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改正,因为赤道以南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不及时搭上历史的列车,终归会被淘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