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历史非常悠久,到底是不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属于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萌萌的样子非常可爱,即使是其他国家的人们,甚至排队观看大熊猫。关于大熊猫有很多的段子,例如大熊猫是食铁兽、大熊猫是蚩尤坐骑等等。认真的说,大熊猫的咬合力和消化能力,在各种动物中都是名列前茅的。至于到底是不是蚩尤的坐骑,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因为相关的记录文献太少了,而且很多历史文献很靠不住,充满了神化的色彩。
首先,我们看一下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从我国出现了人类以后,随着人类的逐步进化和发展,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群体。这些群体相互融合和兼并,开始出现比较大的部落。从这个时候开始,部落出现了首领、法律、武装人员等等。这些部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了相互混战,最终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部落。其中,黄帝部落控制了陕西、山西等地,至于蚩尤部落,则控制了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属于中西部地区的战争。
炎帝曾经与蚩尤同属于一个部落,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决裂。面对强大的蚩尤部落,炎帝一败再败,向西部的皇帝求援。古人们对各种野兽的驯化程度很高,在上古时期的战争中,多次出现骑着野兽作战的纪录。例如熊、狼、豹等等,都是比较凶猛的野兽。即使是炎黄联合,起初也不是蚩尤的对手。
前后几次大战,炎黄的军队一败再败。最后,在逐鹿之战中,炎黄的军队终于击败了蚩尤部落,并且斩杀了蚩尤。在与蚩尤的作战过程中,后来的文献资料没有出现关于大熊猫的记载。但是,在炎帝与黄帝的争斗中,屡屡出现相关记载。原来击败了蚩尤部落以后,最大的威胁已经解除。黄帝和炎帝开始打内战,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在这些战役中,出现了关于大熊猫的记载。
在《列子》中记录:“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则记载:“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西汉官员贾谊在《新书》中记载:“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记载:“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后世的很多文人在阅读这些史料的时候,认为文献中的貔貅指的就是大熊猫。因为真正的貔貅属于传说中的神物,没有人真的见过。例如麒麟,也是一样的原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上报明成祖朱棣,说自己发现了传说中的麒麟。作为造反上台的皇帝,朱棣本来就得位不正,需要用各种祥瑞掩盖。朱棣听说发现麒麟的消息非常高兴,自己亲自率领文武官员列队迎接。
根据后来的画像,当时所说的麒麟,其实是非洲特产长颈鹿。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出现大熊猫为坐骑的情况。但是根据记载,陕西省的南部也出产大熊猫。黄帝部落很有可能驯化大熊猫,使大熊猫成为了冲锋陷阵的动物。不要小看天天卖萌的大熊猫,大熊猫的咬合力非常强。而且大熊猫并不是支持竹子,根据记载野生大熊猫有时候也会捕杀松鼠、山鸡等动物。
由此可见,黄帝非常有可能驯化了大熊猫,当然,并没有把大熊猫视为坐骑。关于大熊猫的消化能力和咬合力,历代都有相关的纪录。西汉名臣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记载:“南边有兽,名曰啮铁。”西晋官员郭璞在翻译《尔雅》的过程中,纪录:“似熊、小头、痹脚、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明朝官员袁牧在《新齐谐初集》中的纪录很直白:“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北川县志》直接称呼大熊猫为“食铁兽。”其实,大熊猫非常可怜。古代历史上,我国没有关于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条文。大熊猫属于杂食性动物,很有可能进入乡村,偷盗鸡鸭等家禽。当时的农民发现以后,会对大熊猫喊打喊杀。在清朝统治的中期,一位文人在西南地区游历的时候,发现农户的墙壁上,挂在一张熊猫皮。
在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们的威胁,清朝被迫开放了自己的国门。一些西方传教士进入了我国西南地区,并且发现了大熊猫的存在。这一消息在西方引发了轰动,各种偷盗、猎捕行为层出不穷。由于清朝的软弱,对于西方人的行为根本就无力约束。在近现代历史上,多次出现大熊猫都偷运往国外的情况。由于对大熊猫不够了解,大熊猫到达国外以后,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和食物,有的大熊猫甚至会绝食而死。
其实截至目前,有的大熊猫也不吃国外的食物。例如租给马来西亚的大熊猫,只吃中国四川出产的竹子。马来西亚只能从我国空运竹子,天长日子,马来西亚实在养不起,这只大熊猫被提前退回了中国。进入40年代末期,在建国以后,我国前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大熊猫的规定,大熊猫才则到了妥善的保护。目前,如果故意伤害大熊猫,会被称为“享受牢底坐穿待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