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蝗虫类危害特点与治理措施研究消费导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畜牧经济的进步,现阶段,草原蝗虫是我国草原上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维持高发态势,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原蝗虫的发生现状、主要技术方法应用情况、经费投人与保障制度建设情况以及科技支撑情况等内容,分析了我国草原蝗虫防治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草原蝗虫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草原蝗虫;发生现状;分析
引言
草地蝗虫是阿勒泰市草原生态系统危害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阿勒泰地区有蝗虫余种,阿勒泰市常年危害的有5种。蝗虫具有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迁飞距离远的特点。本文在摸清蝗虫种类及主要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统一防治与分散局部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效果可达99%。
1蝗虫防治标准
凡调查的有虫样方达总样方数的80%以上,中型个体的蝗虫如意大利蝗、黑条小车蝗15头/m2以上,大型个体的蝗虫如亚洲飞蝗0.5头/m2以上,就必须列入防治范围进行防治,否则就会造成灾害。
2蝗虫危害防治对策
2.1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多年来,草原蝗虫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对迅速控制蝗害的发生、扩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化学农药治蝗存在成本高、用量大、安全性差等弊端,且随着化学农药品种及数量的增加以及无限制地使用,已导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农药效能降低、蝗虫天敌被杀、人畜中毒、污染草原、危害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化学防治逐渐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生态治理措施所代替。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蝗虫天敌对其捕食控制或利用生物制剂、植源性农药进行蝗虫防治的方法。
目前,利用蝗虫天敌对蝗虫防治与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环境中固有的野生动物芫菁、螽斯、鸟类、蛇类、蜥蜴等动物进行自然控制,保护这些动物,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蝗虫虫害;二是人工培育家禽、招引野生鸟类,如牧鸡牧鸭治蝗、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灭蝗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此外,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制剂治蝗,在生产防治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试验区撒播微孢子虫毒饵后当年蝗虫死亡慢,但防治后几年蝗虫密度有所降低,显示了其持续控制蝗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现象。此外,还发现加入少量植源性农药或辅助剂可以提高当年的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在今后进行微生物制剂治蝗时有必要进行微生物治蝗病源物种类筛选比较,选择致病率高、致死周期短,能进行大量繁殖生产的种类,研究微生物制剂治蝗时添加少量植源性农药或其他化学药物辅助剂“菌药混用”的灭蝗机制。2地。在各乡(镇)春秋牧场适合牧鸡防治的分别是二牧场、喀拉巴斯、阿苇滩镇、加依勒玛区、牧沙吾尔山、31km处、那仁哈拉、汗德尔特乡、墩德布拉克蝗虫危害区和阿克阔力等区域。生物牧鸡牧鸭治蝗不仅防治成本低,环境污染小,而且控制效果显著。牧放的鸡鸭还可以变成肉和鸡蛋投放到市场销路,给牧民带来物质利益,增加收入。
2.3完善应急机制
全面细化防控方案,加强部门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应急互助、区域联动、上下协调的应急机制,积极推进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蝗虫重点发生区要加强专业化防治服务队建设,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治蝗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2.4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主要是营建有利于牧草生长环境而又不利于蝗虫生存和繁殖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通过加强蝗区的草原建设、草场管理和放牧管理,促进牧草生长、防止草原进一步退化和沙化,降低草场草原蝗虫的生态适度,可以起到生态控制草原蝗虫灾害的发生。
2.5光照对草原蝗虫成灾的影响
光照对蝗虫生长发育虽然不是一种生存条件,但与蝗虫的趋性、活动行为和生活方式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时光照条件也十分重要。在蝗虫生长发育的春、夏季,木垒县是光照条件非常丰富的地区,满足蝗虫生长发育所需。但在蝗虫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在产卵期若遇上多阴雨天气,将影响其产卵数量。在出现连续多阴雨天气时,月内日照时数偏少的情况下,蝗虫产卵数量会明显下降。
2.6蝗虫的天敌粉红椋鸟治蝗
粉红椋鸟是一种具有较强的捕捉蝗虫能力的飞鸟,可人工辅助建筑鸟窝供粉红椋鸟栖息,粉红椋鸟可以飞行,照顾草原面积较大。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且食量惊人,每天捕食蝗虫~只,成为生物灭蝗的主力军,粉红椋鸟控制蝗虫效果明显,成本低、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一次投资多年受益。近两年,阿勒泰市共建设人工招引鸟巢m3,每年招引鸟约15万只,在墩得布拉克和塔尔浪等地招引生物粉红椋鸟1.5万余只,防治蝗虫面积达0.93万hm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阿勒泰市的生物防治比列。
结语
草原蝗虫灾害仍然对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构成威胁。因此在蝗灾治理方面,进一步健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强化野外监测试验站和边境地区监测点建设。利用“3s”技术继续开展草原虫害遥感和航拍监测试验,对草原蝗虫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蝗虫种群动态。其次,充分利用虫害天敌资源优势,加强生物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牧鸡牧鸭、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等生物治理工程建设,推广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等生物制剂防治技术,逐步实现绿色防控。
参考文献
[1]张孝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杨洪升.基于MODIS-NDVI的新疆典型蝗区植被动态及蝗虫发生的气候背景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3]张龙.防治蝗虫的微生物杀虫剂研究与开发进展[C].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
[4]乔永民,廉振民,胡玉琴.新疆蝗虫学研究概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15-18.
[5]王丽英,曹春,余晓光,等.微孢子虫饵剂的不同配方对新疆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J].生物防治通报,,10(3):-.
(赛力克汗·帕孜勒汗托里县草原工作站新疆塔城834)
投稿邮箱:xfdk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