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散养被捉走,环境整治也得有底线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散养鸡鸭等家禽,乃村民传统之养殖方式,要想改变此习惯,理应亮出治本之策,稳步推进。
近日,江西首仁镇石上村。在集中开展环境整治中,该村干部竟将部分村民未圈养的家禽捕捉了起来。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开展环境整治,以实现“村容整洁”,提升乡村文明,本无可厚非;然该村却打着“环境整治”的旗号,将矛头对准“散养之家禽”,拿村民散养之家禽做起了文章,就显得有些欠妥了。
诚然这些散养之家禽,终归不是人,行走于村中,难免会随地“大小便”,如数量众多,不仅其味难闻,而且可能会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从而影响村容。故从表面看来,聚焦“散养之家禽”,抓住了环境整治之要害。
散养家禽,固然既影响了村中环境,更可能给“瘟疫”以机会,令其扩散、蔓延,从而让家禽与村民生命、健康受损,其危害绝非仅仅在影响村容,故立足长远,向村民发出倡议,倡导家禽“圈养”,势在必行。
现实中,散养家禽,少去了喂养饲料,省去了场地等,经济实惠,早已居众村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纵然已发出倡议,禁止散养,但要想改变传统习惯,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当逐步引导,稳步推进。
乡村环境整治,本是为改善乡村环境,造福于民;虽该村干部最终将捕捉之“家禽”还给了村民,不过是虚惊一场;然捕捉散养家禽此举,不仅展示了该村干部简单粗暴、操之过急之工作作风,而且还于无形中伤害到了村民利益,显然已触及到了“环境整治”之底线。
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乃乡村振兴之重要内容,本是好事;然要将好事办好,更需村干部们深入开动脑筋,找准病根,抓住重点,对症下药,切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于无形中伤害群众利益,将好事办成坏事。
痛定思痛,要将乡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行下去,收到实效,当务之急,该村干部要走家串户,深入村民之中,与之平等沟通、交流,将心比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功夫花在引领众村民认清“家禽散养”之害,让其更新观念,主动投身到“圈养”之中。
同时,更需在与村民交谈过程中,主动征求村民之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提交班子进行讨论,或给予及时解决,或向上级汇报,寻求上级给予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圈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
最后,要拟定村规民约,坚持正面导向,逐步达到“家禽圈养”之目的。习惯的改变绝非易事,一时之功难以解决长期形成的问题;除做好上述工作外,更当发挥村规民约之功效,如在文明户评比中,对“散养家禽”,实行一票否决等。
环境整治本是造福于民,不得伤害群众利益,乃其底线所在;家禽散养被捉走,不仅透出了该村干部急于求成之老毛病,而且还伤害到了村民利益,理应叫停。
(尚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