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人类与狗的关系,是否食用狗肉不应该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特有的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都在自然界中为了生存而奋斗。各种动物们都有着自己的天性,为了适应大自然,也为了自己的种族发展,动物们每时每刻都在施展着捕食/伪装或迁徙等行为,不如此,就会被残酷的大自然所淘汰。人类在搏击自然界的同时,也在逐步适应自然界的环境与发展,而后经过千万年的进化,人类终于成为了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而人类之所以在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当然是人类的智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人类是用智慧的力量,站在了自然界之巅。
人类同样为了生存的需要,采取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就是驯化一些动物,成为人类的帮手和食物。人类身边的动物也因此而产生。诸如猫、狗、猪、羊、鸡鸭等,较大型的动物牛马等,应该是在人类懂得耕种和需要驮载物品时,才把它们也列入了驯养之列。从此,这些动物就生活在了人类的身边。它们在充当人类帮手的同时,人类也为它们提供了安全与食物。其实,此时的这些动物们,也就成了人类的私产,人们对于它们有着生杀予夺之权。说起来简单,但其过程,应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年之久。
在进入人类社会以后,人类对这些被驯化的动物,由于过于熟悉,没有人再对这些动物充满敬畏。实际上,它们虽然生活在人类身边,却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人类身边动物。实质上,这些动物大多沦为了人类的奴仆,而最令我们熟悉的称谓就是“牲畜“。而在接下来的社会文明发展中,人们又把它们称之为”六畜“。包括:牛、马、羊、猪、鸡、狗。当时普通百姓盼望的美好生活是”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靠天吃饭而谷物获得丰收,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又满足了人们对肉食的需求。被称为”盛世“的年代应该就是这样的。
当时被人类所豢养的这些动物中,马和牛的主要用途是交通和耕种,所以,古代人类通常不吃马牛。尤其在有的朝代更是有”牛与人类同命“的法律,其目的是保护农耕,牛是重要的农用工具,人们没有食用牛肉的概念。水浒中的几斤牛肉一说,还有待考究;而马的用途更广泛,既可以拉车及给人类代步,又是人类征战的重要打击力量。因此,马在当时是高贵的象征,它们更与人类的食物概念无关。这既是当时的现实,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
因此,生活在人类家庭的动物中,能够被人们用于食用的动物也只有猪、羊、鸡鸭和狗了,它们还被广泛推向市场进行买卖。在这几种动物中,除了狗以外的动物,都处于圈养状态,因为它们是人类家庭中赖以为生的宝贵财产,人们饲养它们的目的就是用来吃和买卖的。喂养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而其中的狗,则一直是围着人转,它在人类家庭中的作用是以看家提醒为主,在食物相对充足和狗又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想着吃狗。
那些从小就被人类养大的家养动物们,一批批地被吃掉(卖出去只是让别人吃),再一批批地被繁殖、被饲养。这样的情况一直循环往复了几千年,也正是如此,才使人类获得了充分的营养。即使到了今天,也仅仅是饲养方式有了变化,但人类饲养它们的目的却一直未变。只是人们的择食动物中,又增加了牛和驴等大型动物,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从人们把它们驯化时起,它们就注定了被人类食用的结局,也就是说,人们驯化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吃的问题。从古至今,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广泛的认知。
而同样是人类家庭动物的狗,它们同样是人们眼中的”六畜“动物,人们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会把狗当成食物。人在生存受到威胁时,恨不得把所有能吃的东西吃光,就是老鼠也不会放过。在易子而食的动荡乱世,规模性食物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无所不吃,历史上的巴黎围城,法国人差点没把全城的狗吃光。因为人类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活着,而不是其他动物们。这可能就是最早的以人为本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屠狗为业的人,应该就是樊哙了。但那时同样不会有规模性可供人类食用的肉狗,其原材来源同样以无主狗为主,那时的人们又崇尚”饿死不卖看家狗“,因此,狗的来源本身就是个问题。因此,在无法保证基本生活之下,他才会跟着刘邦混。而所谓的佳话”仗义每是屠狗辈“也不是指的是樊哙,指的是在低贱的屠户之中有很多仗义之人。与此相对的则是读书人。整句话应该是这样的,”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最是读书人“。而一些人的断章取义,则是对历史的曲解,同时也误导了其他人。
再回到人类驯化狗的目的,其本意是把狗当成帮手,对其他动物进行狩猎和对人群的保护,这是无可怀疑的。即使人类进入到了文明社会,人类家庭豢养了那些被称为”六畜“的动物,狗同样是以保护家庭财产及家人生命的角色与人类生活在一起。从人类解决食物危机的角度看,人类驯化狗和在家庭生活中使用狗,自始至终,人类就没有把它当成食物。这是深入人们骨子里的认知。而有些民族和地区的人们盛行吃狗肉,而且把狗肉做成一道道美食,也说明不了问题。只是发现狗肉的口感同样可以满足食欲,具体说到独特之处,恐怕是出于心理作用吧。
至于说吃狗肉有助于身体健康之说,同样属于无稽之谈。喜欢吃狗肉的人们,形成了一种饮食习惯,吃得时间久了,就被说成了传统。有多少的传统习俗就是这样来的?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择食权,个人的择食权同样神圣不可侵犯。结合现在的养狗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狗走入人类生活,相关狗的问题越发地影响了人类的活动。爱狗人、养狗人的一些不恰当行为,使越来越多的人恨狗和讨厌狗。狗的问题俨然成了所有人无可避免和无法忽视的问题。无论你住在哪里,也无论你走到何处,没有人能够摆脱狗的身影。
人类社会发展了几千年,人们一直没断了养狗,狗咬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狗肉也一直在吃,但奇怪的是却从没有什么人会把这些当回事,也没有谁认为以上这些有何不妥之处。过去的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偶尔也会出现狗咬人的事情,而咬的人如果是小偷或是强入家门的陌生人,狗的行为则具有正当性,狗也会因此得到奖励。如果狗因咬人犯有过错,主人就会把狗处置掉,并且做成食物请被咬人吃,同时也会送给邻居品尝。毕竟当时的人们,一年能够吃上点肉食就烧高香了。总的情况是,人们绝不会因为狗的问题而影响到相互的和谐关系,更不可能成为社会问题。
因为狗的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得太多太多。现在的养狗人比过去还要多,而大多数的养狗人都会把狗当成家人,同时当成家中比较贵重的财产,毕竟现在的小狗花钱不菲,喂养过程中耗费的精力及花费也是无法估计,人们对狗的认知有了改变,而间接地,狗也在成为人们宠物后,极大地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征服了主人。使得狗的心性也有了一定的改变,狗挑食、护食和咬主人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这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为规范狗的行为而制定地方法规,这都是为了社会稳定不得已而制定,但我行我素的狗主人却比比皆是。
而因狗而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中,喜食狗肉和反对吃狗肉的人群争斗得很激烈。喜食狗肉的人群的观点,吃狗肉自古有之,而且一直未断,不违背法律择食就是个人自由。反对的人则以违背食品安全,有伤人民健康为由,不择手段地进行干涉。其花样翻新到令人眼花缭乱,为此不惜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实施这些行为的人,被包括普通养狗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所痛恨,正是这些善于道德绑架的人,一次次地制造大量的涉狗问题,可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的毕竟在明面上,是我们看不到的。我们只知道有句俗语,无利不早起。
其实,针对狗肉能不能吃的问题,上述已经从几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人类驯化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忠心又廉价的帮手,它和其他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次,狗肉是可以吃的,在人类发生食物危机时,狗肉可能会救了全家人的性命;另外,尝到食用狗肉的妙处,形成了吃狗肉的习惯,同时变成了习俗,是不可能被法律之外的力量终止的,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他们有择食的自由。狗肉是否能吃,本身在于人们的情感认知,不吃狗肉的人主要是心理上不认同。这是国人中的大多数,应该在九成以上。
我本身也是个养狗人,弄了个边牧来每天测试自己的智力。但对吃狗肉的问题,我从没有想过,也从没有把它当成是问题。初闻因为吃狗肉与否,竟发生了那么激烈的争斗,而且还上了电视台进行辩论。从那时起,我就很奇怪,中国社会发展几千年了,狗肉怎么突然成了社会问题?过去没人当回事,现在却成了问题?我想,国家自有法律在,只要每个人遵守法律就没有错。过去那么多年吃狗肉没人理会,那时因为人们还没有解决温饱,现在则是日子过得安逸了,一些人吃饱了撑的,总要找出点事儿来制造影响,现在叫刷存在感。
最后的结论是,尊重个人的传统习俗,尊重每个人的择食自由,遵守一切法律规范。要求每个人,一切从国家大局着眼,做有利于社会文明及和谐的事情,不要试图以道德去替代法律!同时也不要忘记,狗永远是与主人站在一起的,狗的许多行为是需要人来负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