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黑水发现草猞猁,耳朵长有天线,冬

位于四川黑水县的达古冰川景区是一处旅游胜地,地貌给合完整、自然景观奇特,山下凌云瀑布,山顶终年积雪,夏观冰川、冬观积雪是达古冰川最为显著的特征。

达古冰川除了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之外,也是一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有野生植物多种,野生动物种,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例如川金丝猴、羚牛、林麝等等,可以说是阿坝州乃至整个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得益于多年来的生态建设和动物保护工作,近年来,达古冰川保护区开展的一些野外调查项目中,雪豹、羚牛、绿尾虹雉等众多重点的保护动物多次出现在了保护区的监测设备镜头中。

以往这些动物都是难得一见的,而今频繁出没,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肯定,也表明保护区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向好发展。近日,人们在达古冰川保护区又有了新发现,工作人员在哈都措、昌德沟区域首次拍到了野生荒漠猫的活动身影。

头上长天线,尾巴有黑环,俗称“草猞猁”

荒漠猫属于猫科猫属动物,在我国的13种猫科动物里面,荒漠猫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存在,它仅在我国有分布,而且生活在一些比较荒凉的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它的外形看起来很像是一只比较肥胖的橘猫,成年的个体身长多为60-80厘米,体重5公斤左右。荒漠猫身上的皮毛主要呈浅黄灰色,背中部为红棕色,身上不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有条纹,只在尾巴后段有数条黑环,这是它们的典型特征之一。

荒漠猫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耳朵尖上长有簇毛,像两根“天线”一样,跟猞猁差不多,但荒漠猫的簇毛比较短。因为这个特征,所以在民间许多地方,也将荒漠猫称作“草猞猁”。

国际上普遍认为家猫是由非洲野猫驯化杂交培育而来,而在整个猫亚科里面,荒漠猫是长得最像家猫的一种,科学家们研究之后发现,它们跟野猫、家猫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且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物种界限相当模糊,所以荒漠猫比起其他猫亚科动物更像家猫,也就不奇怪了。

行动神秘莫测,性格谨慎机警

从名字上大家就能够看得出来,荒漠猫的主要分布区域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比较荒凉的地带,从分布范围来看,它们栖息地的最北端是祁连山,再往北的地区,就是亚洲野猫的地盘了,再无荒漠猫生存。

它们属于高海拔动物,通常栖息于海拔-米的半荒凉地带或者高山草甸里,极少到低海拔的地区活动。不过大家也不要被“荒漠”二字误导了,真正的荒漠地区,是没有荒漠猫生存的。

荒漠猫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所以一直以来它都不为人们熟知,对其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们查阅以前的资料,在形容荒漠猫的时候,大多都会用到“神秘”这个字眼。

人们首次拍到野生荒漠猫的身影,还是在年的时候,在四川的一处高山上,人们拍下了它的第一张照片。

为何荒漠猫如此神秘?一方面是它们的数量较少,而且主要生活在人迹罕见的地区;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性格谨慎机敏,行动神秘莫测,往往还没等人靠近,它就率先发现人们了,从而利用自身皮毛的伪装,回避人类。

捕猎手段多样,还会进村盗食家禽

猫科动物大多都是捕猎的好手,荒漠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所处环境的原因,猎物资源相对会匮乏一些,所以这就对它们的捕猎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保证足够高的捕猎成功率,才能够生存下去。

荒漠猫的活动规律具有夜行性,白天一般在洞穴里面休息,到了傍晚出来活动,它们的猎物构成里,各种鼠类占了绝大部分,这个比重大概是90%以上。而一些高原鼠类密度比较高的区域,这个比重甚至能够达到98%,堪称鼠类的专性捕食者。

荒漠猫的捕食手段多样,针对不同的猎物,甚至是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一样的捕猎方法。比如捕食老鼠等一些小动物时,则跟猫一样,一口一个;而捕食一些体型稍大的哺乳动物时,则跟大猫一样先锁喉;尤其是它们在初春季节捕食高原鼢鼠时的方法,堪称绝妙。

初春时节,高原鼢鼠还躲在洞穴里面不出来,而荒漠猫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听觉,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们的洞口。不善挖掘的荒漠猫,会用爪子毁坏高原鼢鼠的洞口,然后躲在一旁潜伏起来。

高原鼢鼠发现洞口被破坏之后,会找机会出来修补,而荒漠猫则瞅准了这一时机,一把跳出来将高原鼢鼠抓住,之后就是美美地饱餐一顿。

由于荒漠猫的饮食构成中,各种鼠类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它们对农、林、牧业来说是一种益兽,是农民的朋友。

不过到了冬季,因为过厚的积雪往往会影响鼠类的活动,从而使得荒漠猫食物短缺,为了生计,这个时候一些荒漠猫不得不来到人类的生活区域,趁着夜色偷偷潜入村庄,干起了盗食家禽的勾当。

虽然荒漠猫会盗食家禽,但却不常发生。在冬季,当鼠类猎物资源匮乏时,野生的荒漠猫更多地是跑到悬崖边捕食一些雀鸟,毕竟它们对人类是比较警惕的。

#万物为什么之自然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1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