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来中国社会缘何保持长期稳定有序

        

不久前,凭借《中国社会治理转型(—)》,李友梅教授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从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起步,到跟随费孝通先生调研江村,再赴法国巴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研究方法,这位知名社会学家循着前辈学者开辟的“从实求知”路径,保持着定力,提升着能力,不遗余力推动中国社会学发展创新。

「整整五年,我们吃住在江村」

李友梅说,自己是“误打误撞”结缘社会学的。

年,她作为外语人才培养对象,被选派到复旦大学学习。入学不久,一群新生就被安排下乡,到崇明一边读书、一边劳动。

那个时候,除了严格紧张的学习,吃的粮食和蔬菜都要自己种,家畜家禽也要自己养。夏季农忙时分,凌晨四五点就要起来拔秧、插秧,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宿舍。

虽然条件艰苦,但李友梅自觉学习,刻苦锻炼,不断追求进步。年毕业留校,虽然做的是行政工作,但她心里念念不忘的是“继续读书”。

上观新闻:从外语到社会学,您当初是怎样迈出转行“第一步”的?

李友梅:年,中国社会学开始恢复重建。第二年,复旦分校成立社会学系。这是全国高校年以来第一个重建的社会学系。

为了解决社会学学科教师资源紧缺问题,年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建立社会学专业,举办社会学专业班。在费孝通先生的召集下,从全国17所重点大学选拔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去南开学习。复旦分校社会学系分到5个名额,包括2名学生、3名教师,3名教师中就有我。

为了这届南开班,费孝通先生专门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社会学家授课,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布劳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林南教授以及雷洁琼、吴泽霖、林耀华、袁方等一批前辈学者。雄厚的师资力量,保证了南开班授课的水准,为我们这些刚跨入社会学殿堂的年轻人打开了专业之门。

上观新闻:您后来又是怎么从南开班走进江村的?

李友梅:年初,从南开班结业后,我回到复旦分校社会学系。那时,费孝通先生坚信,社会学重建不仅要培养专业人才,还要围绕中国社会变迁提出的时代问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当时,他正主持“江村五十年变迁”课题研究,要带一批有志于社会学事业的年轻人重返江苏吴江开弦弓村(江村)。为此,费孝通先生给复旦分校写了一封信,希望学校党委支持沈关宝老师和我去参加他主持的“江村调研”。与我们一同去江村实地调研的,还有复旦大学的刘豪兴老师。

上观新闻:新时期的“江村调研”,具体是怎样开展的?

李友梅:年至年,我们三人基本吃住在江村,有时也带学生来村里参与实地调查。那时交通不便,最初还要坐船进入村子,通车后从上海到村里也需要一天时间,因此不经常回家。

在分工上,刘豪兴老师主要了解副业结构变化及其对农村家庭生活的影响、作用;沈关宝老师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