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陶俑看汉代生活

陶俑是丧葬中明器的一种,是用以陪伴死者的一种象征。汉代陶俑以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著称于世,是了解汉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材料之一。汉俑是中国古代陶俑制作的一个高峰,题材多样,技艺高超,具有多种时代特点。汉俑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对雕塑艺术的影响上,还反映了当时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一、汉代陶俑概述

1、陶俑的引入与淡出

俑是丧葬中明器的一种,是古代先民为死者制作的殉葬品,用以陪伴死者的一种象征。奴隶社会时期常有“人殉”的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陶俑这种文明的方式代替了活人殉葬成为了主流。“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奴隶社会的逐步解体,出现了俑殉现象,即用俑代替活人来殉葬。秦献公元年,秦国首先废除了人殉制度。”俑殉代替人殉,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汉唐时期,俑殉更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数量之大,水平之高,前所未有。明代时期,由于造纸术的日臻完善,纸质明器开始大量投入使用,较陶俑相比更加的方便快捷,至此,陶俑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2、陶俑种类划分

陶俑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类:人物俑、动物俑和镇墓俑。人物俑可分为兵马俑、仪仗俑、乐舞俑、侍俑和狩猎出行俑五种;动物俑分为家禽俑、家畜俑和猛禽俑三种;镇墓俑最常见的有武士俑、天王俑和十二生肖俑等。从色彩釉色上,又可分为无色的素釉、上彩的彩釉、施釉的釉陶、釉陶彩绘、铅釉陶和三彩等。秦代的陶俑以始皇陵最为出名,汉代以杨家湾兵马俑最为著称,唐代的十八陵更是体现了唐朝盛世的雄伟气象。陶俑种类繁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风貌的精彩缩影,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3、汉代陶俑的考古发现

汉代陶俑的发现较为普遍,目前全国范围内在河南、陕西、四川、山东和河北等地均有发现。考古上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早期(汉朝建立至汉景帝末年)、西汉中晚期(汉武帝时期至更始帝被杀)和东汉时期。西汉早期的陶俑包括阳陵陶俑、杨家湾陶俑、安陵与霸陵陪葬墓陶俑、徐州北洞山与狮子山陶俑等。西汉中晚期陶俑除建国前在西安、洛阳等地出土的外,建国后还出土了山东济南无影山乐舞、杂技、宴饮陶俑、河南济源泗涧沟汉墓陶俑、河北邯郸彭家寨陶俑和河南洛阳西汉墓彩绘陶俑。东汉具有代表性的陶俑有四川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和四川彭山崖墓出土的灰陶持锸男立俑等。西汉陶俑的出土地点多为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一带,而东汉时,陶俑的制作中心开始向四川境内的成都平原转移,同时,其艺术形态逐渐世俗化,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众生色彩。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4、汉代陶俑的时代特点

(1)规模大,数量多,出土地点集中。汉代陶俑,目前所知西汉多出土于陕西西安、咸阳一代汉代帝王陵区、江苏徐州地区与河南洛阳一带。东汉时期逐渐向四川发展,多出土于成都平原。这些随葬陶俑,大多发现于随葬坑内,包括帝后陵墓和王公大臣陪葬墓两类。规模大,数量多,具有巨大的考古价值。如阳陵陪葬坑俑,现已发掘余件,总数可能逾万件。杨家湾汉墓仅为大臣陪葬俑,却出土了件。这些考古发现的地点集中,其原因大多因为关中一带属秦汉都城所在,王公贵族等社会地位显赫的人颇多,为其厚葬提供了有利条件。(2)陶俑多以军队的面貌出现,作为其殉葬仪仗的象征,汉代陶俑多以军队形象出现,显然是受到了秦俑的影响。汉在多方面均袭秦制,自然在墓葬制度上也有所效法。汉代的兵马俑具有强烈的仪仗性质,是王公贵族地位权势的象征,具有很大的享乐成分。同时,对匈奴的连番作战和对西域的开通也是导致汉代陶俑在题材上多为兵马俑的原因。汉代兵马俑以杨家湾汉墓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陶俑最为精彩,分为骑兵俑和步马俑。俑身彩画红、白、绿、黄、紫等各色服饰,有些人俑还着有黑色铠甲。马俑彩画鞯子和辔头,毛色有黑、红、紫、白等,有的站立,有的昂头似在嘶鸣。骑俑呈握缰绳和举器械的姿态,大部分的马和骑俑背上都有不同的数字记号。汉代陶俑体型较小,大多为真人的三分之一,但其躯体基本结构及比例大多十分合理,因此俯视时更加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3)塑造吸收楚木俑制作的方法,技艺高超,风格多彩多姿。楚木俑的制作多为模制,统一制作出身体和头部,然后再对身体衣饰、面部表情进行细部加工。这种制作方式在把握对象真实比例的基础上,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姿势形体一致却面貌不同。这种制作方法,既突出了军队威严整齐之气氛,又摆脱了呆板之感。(4)汉代陶俑随葬制度化:汉代陶俑,多出土于帝后与王公大臣陵墓的随葬坑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生前的等级与荣耀。虽然按目前文献记载,汉代并没有明确的丧葬物品的规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从陶俑的规格来看,大多为人体高度的1/3左右,如阳陵陶俑高60厘米,杨家湾兵马俑平均高度为56厘米,霸陵立俑高53-57厘米,安陵陶俑高44-46厘米。从埋葬方式来看,大多在墓室周围,以随葬坑的形式出现,而墓室内部却不见大规模的陶俑出现。阳陵、杨家湾、安陵、霸陵都采用这种方法。随葬坑的分布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墓室周围修建俑坑,二是在墓室外围,挖一环形俑坑带。这可能也是一种等级、身份的显示。(5)陶俑题材日趋广泛:汉代早期陶俑以兵马俑和侍女俑最为常见,而中晚期后,伴随着社会发展、丧葬习俗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墓室结构多为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和主室构成,耳室一为马厩,一为仓房,侧室则为餐室和客厅,后室是墓主的棺椁所在,完全仿照现实生活在地下重现。因此,涉猎的题材日趋广泛,不仅有从事各种舞蹈、体育、竞技、娱乐的人物,还有各种动物和日常器物。各种题材的陶俑,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场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6)追求对神韵的塑造:汉代陶俑躯体比例缩小,不如秦俑写实,但是却及其注意对神韵的塑造。陶土的粗糙与制作手法的简洁决定了陶俑写意的风格,造型简洁拙朴,气运流转生动,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如成都天回山击鼓说唱俑,“他笑脸可掬,额际的皱纹也都堆着笑;他笑口大开,上排牙齿全部暴露出来了;他的笑眼眯缝着,虽小,但感染力很强;至于他高兴得右腿平伸,脚掌心向外,五个脚趾对准了观众,完全是超出了常态,使人们不但没有感受到癫狂,而是感受到了兴奋。”毫无疑问,匠人对于陶俑神韵的把握细致入微,极富艺术感染力,匠心独运的设计展现其技术之高超,造诣之深厚。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5、与秦俑的比较

从功用上来说,汉俑和秦俑都是贵族体现身份象征的随葬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风气与丧葬观念的反映。但从外部形态、塑造手法和题材内容上均有所不同。(1)外部形态不同:猛武与纤巧。秦俑在总体气势上给人以“大”、“真”、“多”的鲜明印象,以真人为模特塑造,因此其身高、形态、表情都十分真实具体。工匠通过对眉、眼、唇、胡须等刻画,着重表现了战士们机智、勇敢、猛武刚健的性格特征,体现了秦军的威严与气魄。而汉俑仅为真人1/3大小,高者68厘米,矮者仅45厘米左右,但是其躯体基本结构及比例大致符合客观事实。雕塑者对其适当的艺术处理,使得汉俑体型虽小,但比例适当,纤巧生动,局部的刻画更加入微,表情的描绘犹有神韵。(2)塑造手法不同:写实与写意。秦俑陶塑风格是具体的、写实的,它是秦朝军队的缩影,是一种艺术性的再现,体现了战士们旺盛的战斗精神,给人以威武庄严的印象。秦俑的描绘细腻,强调了对面部表情的刻画,每个士兵的外貌都被如实的记录下来,军队的形态也如实再现,为研究秦国军事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而汉俑则以写实为主,兼有写意的风格,承袭了南方楚文化俑的特征,在某些细节上处理草率,着重表述意境美。这些俑的形象眉清目秀,身姿轻巧单薄,同秦俑雄浑的气度截然不同。(3)题材内容:单一与多样。目前发现的秦俑多为兵马俑,而汉俑除此之外还有各式的人物俑、动物俑和镇墓俑。汉俑题材广泛,涉猎领域丰富,运用“以形写神”或“以神写神”的手法,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一刹那记录下来,描绘出人物的精神与个性,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同时东汉时期,陶俑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