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取舍注重逻辑拓展思维

学会取舍注重逻辑拓展思维——对文言文《杨氏之子》的点评与设计周二(年3月9日)下午,是语文组的常规教研时间。我听了一节研讨课《杨氏之子》,课后,与老师们一起评课。这堂课确实上得不错,做到了四个“实”——准备充实、内容丰实、过程扎实、课堂真实。(具体点评略)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与遗憾的艺术,看似设计再完美的课在付诸课堂实践中,都会有无法预知的情况出现,这堂课也是如此。我认为,无论什么学科,一堂好课至少要做到三点,即学会取舍——删繁就简,聚焦目标;注重逻辑——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拓展思维——内容延展,思维提升。这堂课如何设计并实施,才能做到这三点呢?我即兴分享了自己的思路。学会取舍,就不能面面俱到。每一堂课,甚至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设定聚焦且清晰的目标,因为每一堂课的时长是固定的,在四十分钟里,什么都想抓,往往什么都抓不住,有时候看似老师全讲到了,但学生其实学得并不深、也不透,适得其反。《杨氏之子》是一篇简短浅显的文言文,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大抵有“借助注释”“观察插图”“朗读成诵”等方法来学习,以此掌握字词、理解大意、感悟思想、领悟情感等。这堂课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方法,大致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板块:一是释题。掌握题目“杨氏之子”的意思,理解“之”的字义,练习并学会使用这种句式称呼自己或他人。二是初读。目标设定为“字音读准”“断句正确”“语言流畅”即可,不必深究。三是再读。与初读不同,这次朗读需要学生感知文章的大概意思。初步感知,学生可以是大概领会文章意思,也可以逐字逐句地翻译解释,每个学生根据学力自由选择,没必要统一要求。四是三读。第三次读,其学习目标是“感悟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能力;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筛选关键字、词、句等信息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再次是通过对关键字、词、句的讲解,掌握并拓展知识要点。注重逻辑,就是要培养思维。以上四大板块中,第四板块无疑是教学的重难点,这一板块的设计决定着学生知识点的掌握,阅读力的培养,思维力的提升。该如何设计这个重要板块呢?两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一是文章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二是请先用一个词语概括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句来印证你的观点。其中,第二个问题是起到提纲挈领、实现学习目标的核心问题,而老师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同时,又掌握重点知识点呢?这取决于师生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以及教与学的智慧。老师与学生务必从文本中发现,杨氏之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机智聪明。文本中能够表现杨氏之子这一特点的,起码有三处:第一,“甚聪惠”。引导学生理解“甚”(很)、“聪”(聪明)、“惠”(同“慧”,智慧)的字意。第二,“应声答曰”。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随着他的声音回答道)说明了什么?(孔君平刚说完,杨氏之子就回答了,几乎没有思考,说明思维敏捷)与“应声答曰”词意相似的四字词语或成语有哪些?(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第三,“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之子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了孔雀,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二是彬彬有礼。杨氏之子的有礼有节,也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表现在父亲好友孔君平来访时,“为设果”(给孔君平摆设果品)。其次,面对孔君平近乎玩笑式、戏谑式的话语,有涵养的杨氏之子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反而是表现得不卑不亢、温文尔雅,用委婉地反问否定句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而不是语气生硬的肯定句式“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应答,表现出了极高的个人修养。再次,杨氏之子使用敬辞“夫子”称呼孔君平。何谓“夫子”?必须满足“成年男性”“有学识、有地位”等条件,这个词语是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可见,杨氏之子在听到孔君平的玩笑之语时依然使用“夫子”称谓孔君平,表现了对长辈的尊敬以及大度的心胸。三是风趣幽默。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主要表现在他与孔君平的对话之中,借如果“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来反驳“杨梅是杨家的水果”之说,巧妙,让其无言以对。同时,对于杨氏之子这三个特点,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可以选取尽可能多的学生让其表达,大量积累词汇,拓展知识面。拓展思维,就需要内容外延。以上环节的设计几乎囊括了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个别重点字词,如“诣”“示”“家禽”等亦可补充讲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字词的理解最好不要停留在就字识字,就词解词,尽量要外延、拓展,让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联系,让已学知识与未学知识相联,做到知识融会,思维贯通。比如,讲解“示”字的意思“给……看”时,可以和陆游的诗歌《示儿》的题目联系,理解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儿子看”的;还可以和现代汉语联系,“游街示众”(游街给群众看)、“告示”(告知给别人看)等词语中的“示”都是“给……看”的意思。再如,“家禽”则是古今异义词,文中的“家禽”是两个词,“禽”是指飞禽——鸟;而现在的“家禽”是一个词语,意为“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如鸡、鸭、鹅等”。另外,这堂课还可以在以上教学板块中设计一些小环节,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比如:从这件事的结果上来看,你如何评价孔君平的行为?请用成语或俗语来概括。学生可以得出或积累以下成语或俗语:自讨没趣、自讨苦吃、自取其辱、自食其果、自作自受、作茧自缚、咎由自取、赔了夫人又折兵、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木匠带枷锁——自作自受、竹篮打水——一场空……再如:这堂课中,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孔君平不姓孔,比如姓王、姓黄,等等,又该如何回答呢?”于是,出现了“未闻王八是夫子家畜”“未闻黄鼠狼是夫子家畜”等回答。这种旁例的模仿,既举一反三,联系对比,又掌握并训练了句式,做到了活学活用。我始终认为,没有知识的容量,难有思维的流量。而知识的容量,源自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但是,我们还务必知道,如果只有知识的容量,而没有逻辑的设计,那么,知识的容量带来的或许还有思维的紊乱。因此,知识与逻辑的完美设计,才能实现思维的提升。王干

感谢阅读,感谢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