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激活国企科技创新引擎,提速改革促高质

作者:《中国发展观察》记者蒋莹

党中央高度重视、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国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完善国有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关键领域改革创新,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改革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企改革发展捷报频传,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

年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年)》的最后一年。面对当前不确定性加剧的外部环境,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作为重要市场主体,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大循环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冲锋号”已吹响,促进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提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稳中“提质”,紧握国企改革的“方向盘”

“要突出抓好稳增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压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加大提质增效工作力度,努力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为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国资国企力量。”1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以视频方式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暨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郝鹏在会上强调。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会议认为,年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早在去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就曾指出,做好年国资央企工作责任重大,要引导中央企业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了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圆满完成了年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

据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8.2%;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净利润1.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3%、29.8%,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4.5%、15.3%;营业收入利润率6.8%,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69.4万元/人,同比增长17.5%;研发经费投入.9亿元,同比增长16.1%;资产负债率64.9%;同时,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上缴税费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

此外,中央企业还在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方面成果丰硕。天宫空间站建设顺利,航天员实现了中长期停留;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为人类深空探测做出了中国贡献;深海一号大气田投运、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华龙一号商业运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即将并网发电;川藏铁路拉林段正式运营、中老铁路成功开通等成就举世瞩目。

郝鹏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年要紧紧围绕“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把完成稳增长任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以稳促进,以进固稳。要稳得主动,力争实现“开门红”、开局稳。要落实跨周期调节工作要求,及早制定有利于稳增长的措施。

另外,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了“两增”“一控”“三提高”的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所谓“两增”,就是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一控”,就是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三提高”,就是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提高。

“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深入落实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王琛伟表示,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字成为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的关键字。国有企业必须在“稳”上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中央企业历来都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年,中央企业必须进一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确保企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坚决有力地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神圣使命。

他认为,在突出“稳”字的基础上,国企发展还要稳中“提质”,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提高发展效率。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爬坡过坎的决战决胜之年,改革任务很重、要求很高,三年行动方案中有30%左右的任务要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完成,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要在这一年全面落地。公司治理各项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重点难点,都要在这一年有质的突破,中央企业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也将进一步深化。

因此,在刚刚开局的年,稳字当头,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紧扣国有企业改革核心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加快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必须要在稳增长中起主导作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王绛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年,我国国资国企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向纵深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明显加速,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速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国经济“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年,我国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国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有力保障民生,就要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国企改革无疑是中国当下最重要的公司治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志刚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认为,“‘提质’的本质核心是国有企业的集约化发展,目的是通过相对比较低的成本来获得比较高的收益,要进一步努力打造集约化发展的‘升级版’。”

郑志刚说,“在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之上,更加长远的命题是可持续的集约化发展。”他解释,之所以强调可持续,从企业制度来考虑,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引导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制衡——对于国企来说,国资是大股东,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一个制衡的架构。

王绛认为,要进一步压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防控主体责任,不断实现提质增效,突出抓好稳增长;要从严加强经营风险管控,强化合规经营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通过国有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积极带动上下游企业、行业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国资国企力量;同时要围绕“六稳”“六保”,大力提升对国民经济运行影响较大的重要能源资源和民生产品需求保障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科创“驱动”,争做技术原创的“排头兵”

“突出抓好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郝鹏强调,年还要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加大科技协同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十三五’创新成果发布会”于年12月29日举行,来自全系统38个获得国家、北京市科技奖励或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的重大创新成果集中进行了展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统筹优势资源,深化开放协同,把集团内外创新要素最大限度地集聚起来,培育了世界级种业,增强了创新驱动力,创造集团经济效益年均两位数增长的优良业绩。”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在会议中说,“首农食品集团成为打造北京国际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一,优化调整、统筹协作,激活内部创新要素。按照“资源统筹、专业分工、能力互补、开放共赢”的原则,对原有50个各类创新平台进行优化整合,以16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为主体,打造重点产业研发平台;对原食科院进行重组整合,打造食品研发关键平台;以各个企业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制造、低碳环保实验室为主体,打造共性技术平台;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园为主体,打造开放式科研总部创新平台,形成分布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不同领域的四大类平台,构建起集团统筹协作、梯次分布、各有侧重、相互赋能的科技创新体系。

第二,产研结合、互促共赢,放大自主创新优势。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借助科研机构强大的研发实力赋能首农产业发展;同时首农也为科研机构提供广阔的实验场地和推广平台,推动集团种业实现自主研发的重大突破。首农集团所属的峪口禽业公司,与中国农大杨宁教授团队共同致力于国产家禽品种培育及持续选育,历经20年科研攻关,培育出“红、粉”系列5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种鸡,研发出我国首款蛋鸡低成本、高效率基因芯片“凤芯壹号”。峪口禽业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蛋鸡良种繁育体系,成为全球三大蛋鸡制种公司之一。

第三,优化机制、创新模式,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深化科研机制创新,着力培育高起点、开放式、市场化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1+3”机制,按照蔡奇书记“打造一流农业中关村”的要求,首农集团与平谷区政府、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大合作建设“平谷农业科技示范区”项目,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金三角”模式,推动集团奶牛、蛋鸡、种猪、种鸭等优质畜禽种质资源向平谷集聚,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1+N”机制,首农集团联合中国农大、中信农业、隆平高科等科研院所和行业优势单位,牵头组建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在市长陈吉宁和农业农村部、科技部领导的亲自见证下,于第29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正式启动。目前正在推进国家分子育种平台、畜禽种质资源数据库等项目建设,未来将建成全球领先的生物种业创新中心、生物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揭榜挂帅”机制,积极承担国家农业科技在京试验和成果转化,建立以首农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优势院所联合协同的攻关机制,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

第四,引入资本、开放合作,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坚持“产业为本、科技为翼、资本为用”的战略思路,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加强与全球一流科技企业合作,联手中信农业收购英国樱桃谷公司%股权,实现这一流失海外一个多世纪的北京鸭品种重返家园,极大丰富了我国鸭的战略性资源储备,樱桃谷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与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德国拜耳公司合作,在西郊农场、双河农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平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典范;与全球最大的种猪育种公司英国吉纳斯合作建设PIC种猪繁育基地,为缓解国内种猪资源的紧缺状况作出贡献。

“通过整合集团内外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平台,集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王国丰认为,首农食品集团作为以农业和食品加工为特色的大型国企,深入贯彻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立足于集团“十四五”总体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强化科技对产业支撑引领作用,加速向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发展数字农业方面勇当创新主力,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首农力量!

“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丰硕成果。深刻把握创新这个时代重大命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指出,去年,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并推动方案在各区和各家国企加速落地,形成全面推进改革的高潮。

资产总额6.5万亿元,营收首次突破2万亿元,利润总额.8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64.9%……年,北京国企营收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交出了一份堪称历年最佳的成绩单。截至年底,北京市管国企已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改革企业数量进入全国前三,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国企市场化改革写下浓重一笔。市场化选人用人是关键,去年超9成市管企业实施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10家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这些均为老国企进一步注入了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千帆竞发,势起如炽。从中央到地方,必须充分发挥改革对科技创新的根本性推动作用。”王琛伟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表示,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创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原创性技术、颠覆性创新仍然不足,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不少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特别是国有企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缺乏,通过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要求非常迫切。

同时,王琛伟指出,年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批重大攻关成果示范应用,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改革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构建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例如,可以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将创新成果直接与科研人员待遇、晋升挂钩;对于产生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应采取多种方式,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特别是要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允许大胆试验甚至试错,为科技创新留下足够的弹性空间。

聚焦“双碳”,勇当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立足实业做强产业,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为手段,持续推动资源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结合地方禀赋优势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推进‘双碳’工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郝鹏指出。

王琛伟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是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期、窗口期”。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顶梁柱,应该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担当排头兵和先行者。另外,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已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必将有力推动中央企业的“双碳”实践。

据王琛伟实地调研了解,目前已有不少中央企业,紧紧围绕“双碳”,调整战略布局。例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油气央企已经拟定“双碳”目标时间表、路线图。中国电建已将新能源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大“水能城”、绿色建材、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投资力度。目前,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在发展战略或规划中明确了“双碳”战略导向。

“国有企业要以科学推进‘双碳’工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王绛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表示,当前,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与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相融合,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并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竞争格局与价值链格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目前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战略意义重大。

第一,国有企业要全面强化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统筹好“控能”和“控碳”的关系,完善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加快提升能源节约利用水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要加快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鼓励研发节能技术,提升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同时,要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力开展新能源科技攻关,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大企业能源转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能源转型升级发展,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国有企业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围绕国资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抓实抓好国企改革各项专项工程,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绿色发展转机建制增强活力。此外,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国企先进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与高质量绿色发展“双碳”战略深度融合,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坚强保证,促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定型。

“国有企业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的总体发展要求,以‘双碳’要求对传统产业绿色升级、能源低碳发展、建筑业绿色升级、绿色低碳新型产业或技术发展等都有着巨大发展机遇。”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秘书长,华润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华润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院负责人朱虹波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作如上表示,并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加快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电力、水泥等能源消耗大户而言,可以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业务,加快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研发利用,积极布局储能和氢能业务,梳理碳资产并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

第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商业体系,培育碳交易市场。传统制造业应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实施节能减排改造,由此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做好碳市场发展趋势研判基础上,开展碳资产抵押融资、开发碳资产金融产品等,优化碳资产管理,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绿色金融。房地产企业可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开展绿色设计、建设和运营,发展智能建造和智慧楼宇。金融机构应积极向绿色金融方向发展,开发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保险等产品。

第四,提供绿色低碳的整体解决方案,龙头企业为引领示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着对水、土、气、固废处置的需求,建议有关科技企业积极研发相关固废处置技术,寻找应用场景开展试点工作,形成示范项目后,从中建立商业模式,并向全社会推广。行业龙头企业应加强ESG相关信息的披露,将绿色低碳作为与合作伙伴开展长期合作的重要标准,建设绿色供应链,发展智能仓储、智能运输,推行绿色采购,倡导包装简化,带动绿色消费。

王琛伟认为,当前及未来,国企改革必须锚定“双碳”,在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要有大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上要有大调整。他建议,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企业发展全局战略,着力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强度、控总量,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制度创新,强化重点领域治理,加快中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年第01期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76)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