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畜吃掉的粮食竟比人的口粮还多经
作者:郑小水
货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我们很有可能面临一场粮食危机。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我们的粮食够吃了吗?数据显示,从-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与此同时,中国粮食总产量与总需求出现缺口,年,中国的粮食总需求高于总产量约万吨,年,这一缺口达到约万吨。
粮食产量不足导致了中国粮食进口量大幅增长。年,中国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从-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约%。《经济学人》于近期公布的《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在42位。也有专家预测称,到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上升到5.54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有近2亿吨的缺口。
为什么中国人愈发依赖“进口粮”?
分析称,中国依赖粮食进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数量增加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处于低位。
有这样一笔账:据统计,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肉蛋奶的支出是元,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肉蛋奶的支出是元。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如果6.56亿乡村人口每人每天多吃1个鸡蛋、1两肉,2亿成年男性农民每周多喝1瓶啤酒,这点要求看似微薄,但用年全年增产的粮食都无法满足。年时,若我国人口控制在15亿,人均粮食消费量如能控制在公斤左右,则需要粮食7.5亿吨,与现有产量相差1.8亿吨,即使可以进口0.9亿吨(约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40%,几乎是进口极限),仍需国内增产0.9亿吨粮食。可见粮食缺口问题的严峻性。
还有一种解读是——城市化进程可能催生出粮食危机,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肉类、酒类消费需求也加剧了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有媒体曾报道:“当你还在房价泡沫中挣扎时,一场粮食危机正在靠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从年至年,中国的城镇化人口从1.72亿人增加至7.7亿人。另一方面,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快速下降。中国的耕地面积从年开始逐步减少,年均减少约万亩耕地,至年,下降至1.3亿公顷,占土地面积11%。
但除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难以被发现但又无法忽视的重要原因——本该是人吃的口粮,被动物吃掉了。
原来,中国的饲料用粮竟然比口粮多!
传统意义上,人们都会认为粮食不够吃的原因要么就是种得不够,要么就是人太多。可是你有想过是否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呢?吃粮食的除了人之外,还有家畜——这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庞大群体。
据相关数据,我国粮食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均是世界第一,口粮消费约占30%,饲料用粮约占40%,工业用粮约占20%,种子和新增储备用粮约占5%,损耗浪费等约占5%。
年6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北京发布《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59公斤,达到世界平均数的两倍。预计未来20年,东亚人均肉类消费量将翻一番。
有数据显示,肉类和奶制品的生产已经占用了地球30%的陆地面积,70%的农业用地,使用了8%的人类用水——主要用于作物灌溉。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足有18%来自畜牧业——超过世界上所有交通运输系统的排放量总和。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猪肉消费增长了一倍。自从年来,中国的肉类消费总量翻了两番,达到现有每人年均消费54公斤(磅)肉类的水平,而且这一数量还在继续增长。
中国草业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曾对媒体表示,一般情况下,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就是保护耕地,要有足够多的耕地种粮食。这种力争粮食增产的思路太窄了。“饲料需求是口粮需求的2.5倍,传统的耕地农业如何承受这一重负?”他表示。
怎么吃才能又健康又省粮?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难道仅仅是少吃肉、不吃肉?如何既节省动物饲料,又让人吃得更健康?
饲料配方更优质,动物吃得更有营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动物饲料里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添加剂——氨基酸。动物生长需要蛋白质的摄入,而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定制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动物营养的供给。与此同时,将氨基酸混合物添加到饲料中,饲料中使用豆类或油菜籽的比例也同时降低。这不仅能够减少动物的排放,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还可以避免化肥和土壤的过度使用,节约耕地。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保障传统弱势群体的食物安全以及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城市新移民、农村留守人群的营养状况等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仇焕广表示要强调中国食物安全与营养保障的重要性,一定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