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超体量养殖,我国禽病防控形势依然
原创章勇中国畜牧兽医报收录于合集#禽流感3个
年,我国家禽出栏.4亿只,年末家禽存栏67.7亿只,禽肉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作为世界上蛋鸡饲养量最多、鸡蛋消费量最大、肉鸡出栏量最大的国家,上百亿羽家禽的安危非小事,更非易事。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的全国主要动物疫病情况数据显示,4~7月,新城疫、鸭瘟、小鹅瘟、马立克氏病、鸡球虫病每月都有发生。据统计,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中,禽类专病最多,高达25种,这还不包括禽类罹患的动物共患病,诸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约14种,如果加在一起,则禽类所患病种近40种。
近期,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虽然此轮全球性禽流感在我国流行平稳,但应该看到禽病依然是困扰养殖业健康发展重要问题,每年因各类疾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禽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做好禽病防控,事关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旧病未除,新病又起。当前像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病、肠道疾病以及各种其他疫病的发生,都为我国禽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禽类的新发病、新变异毒株,这些禽病的流行态势如何,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文|本报记者章勇
编辑|牛雅腾
01
新城疫:流行毒株仍以基因Ⅵ型、
Ⅶ型为主
新城疫俗称“亚洲鸡瘟”,由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引起的多种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年)》将新城疫列为优先防治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目前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该疾病发生的最优方法。
“整体来看,近年来国内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与新城疫疫苗所起的防护屏障的作用分不开,整体形势与全球范围内新城疫疫情形势相吻合。自年以来的10多年里,国内新城疫疫情发生从上百起下降到几十起,近年来保持在20起左右。”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禽病监测室主任、研究员刘华雷介绍。
刘华雷表示,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的主动监测数据表明,当前新城疫强毒阳性率有升高趋势,这从新城疫强毒场点阳性率和新城疫强毒个体阳性率上可以看出。此外,新城疫强毒污染面有扩大趋势。据主动监测,~年,新城疫发生地与传播地已经从5省份/13省(年),扩展到6省份/12省(年)和7省/13省(年)。需要注意的是,新城疫强毒宿主差异性明显,鸽的强毒阳性率比水禽和鸡更高。
从新城疫强毒遗传多样性来看,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自~年国内分离鉴定了株新城疫病毒强毒,其中鸽VI型占比70%,鸡VII型占比22.3%,鹅XII型7%。国内流行毒株仍以基因VI型和VII型新城疫病毒为主,个别地区鹅群存在基因XII型散发流行。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206.html